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子产、赵鞅铸刑鼎,叔向、孔子予以谴责

(2019-08-26 16:46:05)
标签:

转载

子产、赵鞅铸刑鼎,叔向、孔子予以谴责

    姚丰辉

    孔子是曾经极力反对邢鼎的,对于子产在郑国搞的的这种致力于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制理念和一套治国方法的表示过不满。他说:“今弃度,而为邢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有?贵贱无序,何以为国?”(记于《左传》)那意思是说如果用法律制度为最高原则,那么老百姓的地位就提高了,那不就没有贵族了?没有贵族同老百姓的贵贱之分,还算是国家吗?

    春秋时期,上层贵族社会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决不能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这当然是一种西周前期儒教专制时代的先王遗迹。

    子产决心打破这种蒙昧,他对已有的刑法加以修改,在这个基础上主持编订了三种刑法,并将其公诸于世,让老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了法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这无疑是进步的法制理念,当然也打击了贵族特权。子产这个做法,遭到很多贵族反对。

    在历史上,孔子对子产的评价的确很高,但这并不意味他与子产的执政理念一样,在《论语》中他认为子产应该是符合他提倡的四种君子之德。我看孔子大大的滑头,他大概知道子产在郑国政绩斐然,在明明知道子产与自己的理念不一样情况下,仍然违心向子产套近乎,用别人的成绩为自己长脸。甚至不惜睁眼说瞎话,装模作样把子产大赞一番,并强拉硬套,与他的君子的四种道德挂钩,真象是春秋民间英雄展雄给他的再合适不过头衔曰:巧伪人!

    有网友不认同孔子反对“刑鼎”的记载,意思说孔子没有反对郑国子产的“铸刑鼎”,而是反对晋国赵鞅据范宣子的《刑书》而铸刑鼎,请问这里孔子反对铸刑鼎与叔向反对刑鼎有什么不同性质吗?应该没有不同。无论怎么说,子产、赵鞅铸刑鼎,叔向、孔子予以谴责,这都是历史的事实,都是反对以明文公开的刑鼎法制的具有先进法治精神的法律出台,而维护旧的、腐朽的、没落的奴隶制度秘密法制的,他们赞成维护奴隶制度用于奴役百姓的保守思想是一样的。因为晋国赵鞅铸刑鼎是继郑国子产铸刑鼎之后,都是遵循法律公开是一个基本的法治原则。孔子反而要拒斥这种‘先进’的法律措施,其实质并不是专门针对晋国赵鞅铸刑鼎,同时也是针对郑国子产铸刑鼎的。

    下面看看叔向、孔子这样的思想保守势力如何对待当时的先进刑法诞生的。

    晋国的叔向致郑子产铸刑鼎书对当时先进的刑法制度的抨击:   

    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犹不可禁御,是故闲之以义,纠之以礼;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惧其未也,故诲之以忠,耸之以行,使之以和,临之以敬,涖之以强,断之以刚。犹求圣哲之上、明察之官、忠信之长、慈惠之师,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徵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为也。《左传•昭公六

    意思是:过去儒家先王搞政治用口头商议的办法管束百姓,决不会以形成明文的法律治理百姓,主要是威慑百姓产生权利争辩之心,免得禁止而不及,所以,要用仁义道德的“义”来约束人们之心性,要用礼制来纠正人们的行为;要人们以信仰的态度奉行仁德。既要用奖励的办法来规劝人们服从,又要用严刑峻法来威服异端思想。要威慑办法防患于未然,必须教导百姓的忠君,让人行为失聪而聋盲,变得温和,达到敬畏程度;要以强力的监管,刚性的专断搞治理。

    当然,这尤其需要圣明的君上,明察秋毫的官长,有忠孝诚信的族长,仁慈贤惠的老师们的管理教导,百姓就会听任摆布,顺从不生祸乱。百姓知道有了铸刑鼎明文公开刑法,就会不忌惮君上,并且可能依据明文法律产生争取权利之心。把刑法制度以书面形式公开就算获得意外的治理的成功,也决不能冒险去这样做啊!

    孔子则郑国晋国铸刑鼎予以猛烈抨击:

    晋其亡乎,失其度矣!夫晋国将守唐叔之所受法度,以经纬其民,卿大夫以序守之,民是以能尊其贵,贵是以能守其业。贵贱不愆,所谓度也。文公是以作执秩之官,为被庐之法,以为盟主。今弃是度也,而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且夫宣子之刑,夷之蒐也,晋国之乱制也,若之何以为法?

    意思是:

    晋国大概要亡国啦,太没有规矩了!本来晋国完全可以一直遵循西周先王唐叔虞制定的礼制法度,用以管束他们的百姓,让卿大夫们牢牢把控社会礼俗等差次序,老百姓就自然会尊敬他们的珍贵身份,有了这珍贵身份就永远保有自己的珍贵职位。贵和贱没有差错,这就是所谓规矩。晋文公因为这个原因任命了主管爵位秩序的官,搞因地名制定法度的“被庐之法”,成就了霸主的地位。现在把这个规矩放弃了来搞明文公开的刑鼎法制,那么老百姓的地位就提高了,那不就没有贵族了?没有贵族同老百姓的贵贱之分,还算是国家吗?况且把晋国范宣子大夫的秘密刑法拿掉个干净,必使晋国制度混乱,如果这样将用什么为法?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