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兴儒学,务必破科学;破科学,务必学清儒、戴震
(2016-10-02 10:40:29)
标签:
戴震新心性学心性自由 |
问:中国的心性学是否吸附王权而存在,并得以继承和发展?假如心性学是独立和自由的,应归于人类被大众所接纳,不是归于王权或大夫们?
曰:心性学是维护心性独立自由的,强调只相信自己本心,不相信任何外在权威。所以心性学不仅不会依附王权,而且是反王权的,是不承认王权存在的。心性学也反对任何外在真理。
戴震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意见杀人。他认为世上并无外在真理,所谓的真理不过是个人意见。如果把这些个人意见,强说成真理,并推广到社会,一定杀人的后果。戴震是反宋明理学而作,就是反先验真理,程朱、陆王都反。但是戴震的结论更适合西方的真理,包括神学真理、哲学真理和科学真理。
问:陆王也是先验真理吗?
曰:是的,只是陆王把这个先验真理从程朱的外部,完全拉到人心中。所以王阳明也是有问题的,这也是我叫“新心性”的原因所在,吸收清人的成果,超越宋明,建立自然心性,真实心性,排除先验之理和先验之性。
问:竹林顿悟是何典故?
曰:阳明格竹和龙场悟道,是王阳明学习的两个关键阶段。前者是否定了程朱认理为外在,在心之外。后者则明确确认理在心之内。阳明格竹是提出问题,否定朱熹,但没有解决问题。重在破,有破无立。龙场悟道才是立,正面明确提出主张。阳明悟道是有特指的,有背景的,就是解决朱熹理学的困境。我们现也要破,但破的对象应该是科学之真理,立就是回归更纯正的心性自由。中国每次所谓学术繁荣,都是回归传统,心性独立自由的传统。
王阳明之所以反对朱熹之理,就是他的理不仅是先验的,还有外在的,格物才能致知,外物无尽,这样就导致心困于物,役于物,物化了。偏离心性自由。
学习王阳明要学他基本态度和方法,而非机械学他的现成理论。基本态度是维护心性自由,方法是心学。宋明理学的缺陷已被清人破了,无需我们再破。
曰:科学是物,破科学是正确处理心物关系,而非绝对否定它。绝对否定也会致导心性不自由。
这需要发扬考据学的精神和方法,弄清楚科学的,来龙去脉,和本质。不能空说。科学之大利,人皆知之。但科学也有大敝,而且敝的一面越来越突出。现在需要一个反思,敝自何来,何以消除之。而非简单地讴歌科学之利。
建议各位一定要读一下戴震的东西,尤其是《孟子字义疏证》。破理之先验性,否定先验之理的存在。可买《戴震集》,孟子疏证,篇幅不大。
曰:看待《易经》的这六重境界只是针对现代人对易经的看法而言,就易经本身来说,不存在境界之说,也更不是六种方法和门径。易经本身是义理之学,而义理本于心性,故也是心性之学。象、数是表现义理的载体和工具。所以易经本来就是心学,不是宋明之后才是心学。“贞”就是心。易理本于心,八卦本于心。所以,北宋五子的学问都是基于易经的。易经是宋明理学的基石,也是心性学的基石。
王阳明、孟子、易经三者之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表达:良知(阳明)<</span>义内之义(孟子)<</span>贞(易经)
(微信公共号:新心性学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