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字取象于古代的天平
标签:
历史文化 |
http://www.vividict.com/UpFile/5/201407231341216885p.jpg
“中,甲骨文像两旗
、
相对,表示两军对峙。有的甲骨文
在两旗
之间的对称位置加一点指事符号
,并在圆点上加两点
(分),表示在相互对峙的两股军事、政治力量之间没有倾向。有的甲骨文
将圆点
简化成“囗”
(域),表示两军之间不偏不倚的地带。有的甲骨文
省去字形
下端的旗帜
,像一杆旗
插在城邑(囗)
的核心地带。有的甲骨文
将两杆旗都省去,极大地简化字形。”
中字的意义的关键之处,他是动态的,非静态的。孟子专门区别了“执中”和“执一”。所以,中字含有动态的判断之意。易经讲“时中”。关于中字,甲骨文之外的文字记载中,最早的就是尚书的“允执厥中”,中是“执”的,可以用手操作的。所以,综合以上,中字更可能是取象于古代的天平。两端的“飘动”的部分不是旗子,而是天平托盘的绳子,更多地取动态的意义。其实水流也用这个符号,更多地偏重动态。天平的中,是动态的中。
再进一步,两端“飘动”的部分,不一定非是指具体实物,而只表示状态,“动”的状态。这样以来,中字的甲骨文实际就是表示,两端在动的天平的横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