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对中国只是“出口转内销”
(2014-12-04 09:50:58)
标签:
文化历史 |
什么意思?佛教固然是起源于印度,而它的主要思想来源却是中国。如果说禅宗是来自印度的佛教的中国化,那么佛教本身却是中国文化的印度化。
所以,佛教传入中国并非真正的“进口”,而只是“出口转内销”。佛教,从本质上来说,是换了印度包装的中国文化。所谓的佛教中国化的过程,实际上是拆掉印度包装的过程。禅宗也是拆掉印度包装后的佛教,那就是接近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接近原汁原味的孔孟思想。
所以,现代化也必然会重复佛教在中国的命运,逐渐脱掉外壳,显露真形。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
在文明家谱上说,印度文化、欧洲文化都是中国的子文化、孙文化,或者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支流,一个流派,屡次遭遇中国的影响。
实际上,不仅印度、欧洲,公元前3500年以来的所有文明都统统遭遇来自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包括古埃及、古两河、古犹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犹太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概莫能外。
西方社会每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都是中国文化在全球又一次传播和推广的结果。
实际上,不仅印度、欧洲,公元前3500年以来的所有文明都统统遭遇来自中国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包括古埃及、古两河、古犹太、古印度、古希腊、古波斯、犹太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概莫能外。
西方社会每次重大变革和发展都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都是中国文化在全球又一次传播和推广的结果。
主流的看法,这是杜撰,教派斗争的产物。
事实上,《老子化胡经》,尽管细节存在严重的问题,但其基本逻辑有着坚实的文化基础。
无独有偶,明末基督教传教士来中国不久,也出现了一种说法,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是起源于中国的。西方文化东来说,在清朝依然有很大影响,康熙皇帝就是粉丝之一。到了晚清,甚至民国,这以思想依然坚固存在。其代表人物就是廖平。
廖平是谁?康有为的成名作《新学伪经考》即是抄袭自廖平。
现代主流学界对明末以来的西方文化东来说也是持完全否定态度,认为他们妄自尊大、穿凿附会,不了解西方。
事实上,这样的论断是武断的。明末以来的西方文化东来说也是有着坚实的文化基础的。
所以,从佛教时代开始算起,中国2000年以来,就存在一股坚定的信念,西方文化来自中国。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重大历史现象,应该重新审视它。
前一篇: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夫羞欲死
后一篇:印度文化为啥以乞讨为神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