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之真义
(2014-11-20 06:21:22)
标签:
文化 |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被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古代社会等级专制的一个铁证,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不仅不是等级专制,恰恰相反,而是最大化地尊重个人的意愿,尊重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刑不上大夫”并非说,大夫们犯了法,就可以免受惩罚,而是说,大夫们,作为人民的行为楷模,就不应该做违背老百姓利益的事,如果你做了,就有辱“大夫”的称号,如果对一个“大夫”上刑,也是有辱“大夫”的形象,那么怎么办,你应该自裁。
也就是说,“刑不上大夫”是充分地尊重大夫们的自觉、自愿的,第一层自觉、自愿是,大夫们的本来职责就是“教化者”,属于教化阶层,是老百姓的师表,他们应该自觉自愿地去做到这一点;第二层自觉、自愿是,一旦他们不仅没有做到这些,反而做了犯法的事,他们也应该自觉、自愿地做执行相应的惩罚,而非强迫的、公开的上刑。
日本武士道有一个说法,不会公开审判和枪决一个武士,而是给予其剖腹自裁的待遇,这就是“刑不上大夫”精神。
现在一些高官犯了事,为保全颜面,也有选择自杀的,这也是一种形式的“刑不上大夫”。
同样,“礼不下庶人”也是充分尊重“庶人”的自觉、自愿,如果老百姓不接受某一个“礼”,就不强迫他们去行这个礼。而不是说,不给老百姓行礼的机会。
举一个前不久刚刚发生的例子。现代中国提倡火葬,火葬就是现代中国的一个礼。火葬在中国的推广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知识精英,政府高官最先开始接受这个观念,并履行这种做法,死了就火化。然而,土葬是中国上万年的传统,入土为安也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个基本信条,所以,很多老百姓到目前为止,还是拒绝火葬,而更愿意土葬。遗憾的是,中国目前政府已经强制规定,不允许土葬,必须火葬。几个月前,安徽六安就出现很多老人,宁愿提前自杀,而逃避火葬,争取土葬的机会。
强制火葬,就是“礼下庶人”。如果充分尊重老百姓意愿,他们愿意接受火葬,他就去火葬,如果他们不愿意火葬,也不强迫,而允许其土葬,就是“礼不下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