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花坠井——白母之死
标签:
白居易赏花古井文化 |
分类: 葵官 |
“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九年冬,入朝,授太子左赞善大夫。十年七月,盗杀宰相武元衡,居易首上疏论其冤,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谏职,不当先谏官言事。会有素恶居易者,掎摭居易,言浮华无行,其母因看花堕井而死,而居易作《赏花》及《新井》诗,甚伤名教,不宜置彼周行。执政方恶其言事,奏贬为江表刺史。诏出,中书舍人王涯上疏论之,言居易所犯状迹,不宜治郡,追诏授江州司马。”
看过旧唐书,觉的白母之死很浪漫,也很离奇。赏花,坠井...
白香山是很爱花的人。写了好多赏花怜花借花语物的诗。也曾以花自比: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应似东宫白赞善,被人还唤作朝官。(《白牡丹》)
至今庐山等地尚有花径遗存,其名亦为“白司马花径”,源于白甫之循径看花做《大木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而因其爱花之情,亦被封为花神。
由而想见,白母,也即陈夫人,应该也是极爱花惜花的人。然而,实在想象不到,怎么会赏花坠井的?讲给陈小西听,她在电话那边笑个不停,叽叽咕咕的问:什么井啊,不会是马葫芦吧?...
印象中,古人的井,应该是有高高的井栏,有吊绳和辘轳,可以把吊绳一端的桶缓缓摇上来。这样的井,应该是不会因为意外而堕入其中的。那么白母偶坠的又哪一种井哪?关于古井的资料并不是很多。却也有些是很有价值的。比如:
1.据说北博山邀兔崖村东南角,有一口“诸葛井”。石井的边缘贴于地面。井口有汲器摩擦痕迹。可见,此井与之前提到的印象中的古井形质大为不同。没有高出地面很多的井栏。方形,层接而成。
在长安张家坡遗址中也发现了类似的西周古井。有学者指出此类井主要是用作井灌。因而不会是家庭生活用井。
2.温州苍南镇舥艚镇方城底村的这口古井,距今已约867年。古井深6米,井口周长2.3米。
3.黟县的“薛公井”,年代相距较近。“隆兴元年(1163)县令薛抗于县署东广度坊(今大米巷)凿井,以便民汲、民感其德,称薛公井。”
4.墨林古井,建于太宗李世民时期。很明显有极低的井栏!亦无辘轳等。
虽直接与此事相关的“赏花”“新井”诗已佚。然白香山的其他诗中也有关于井的语句:“青青窗前柳,郁郁井上桐”(《和答诗十首·和大觜乌》)“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井梧凉叶动,邻杵秋声发”(《早秋独夜》)“覆井桐新长,阴窗竹旧栽”(《题故曹王宅(宅在檀溪)》)。由此可以推测,白家井的形质应与3.4.相近;而白母所赏应为桐花。又泡桐四月开花,合于旧书:“六年四月,丁母陈夫人之丧,退居下邽”之记。
闭眼,试想:人家四月芳菲将尽的时候,忽见桐花满枝,老妇人不觉抬头,缓缓的走着赏着,完全没有察觉,...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