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被别人误会,感觉很委屈,甚至“冤比窦娥”。这是为什么呢?
一、人的正常的防御心理、推卸责任心理。
每个人都有正常的自我保护的心理,这种防御心理帮助我们减轻痛苦和负罪感,保护我们顺利成长。当然,如果一个人过于缺乏安全感,心理防御过强了也不好。
教室里很多人在说话,小A被后面的同学推了一下,于是扭头责备对方,恰巧被推门而入的老师发现,当众批评。A欲辩解,却不被老师允许,感觉很委屈。
A扭头说话是不对,可是由于发生在班里很多人说话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又是在被后面的人推了一下的前提下,所以内心觉得很委屈。这是一种正常的防御心理。
二、内心过于敏感、过于狭隘、太爱计较。
记得初中的时候我因为去打预防针而上课迟到,老师问我干什么去了,我说去打预防针,老师不信,说别拿这样的借口搪塞。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老师冤枉,我感觉很委屈,眼泪都要掉了下来。老师不应该在没弄清楚事实的情况下怀疑我,当然老师的怀疑也是出于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我不应该过于敏感,至少没必要委屈得“眼泪都要掉了下来”。其实这种误会在生活中常常发生,我们应该相互谅解,大度释怀,而不必耿耿于怀。
三、本身不给人好感和可信感。
狼来了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有的人明明说的是实话,因为其本身爱撒谎等原因,不给人可信感,所以即使说的是实话也没人相信。所以做一个诚信的人,还是很重要的。
四、被“遗传”的推卸责任、爱委屈的心理。
父母经常吵架,相互指责,都觉得自己付出的多,得到的少。在这样的家庭中熏陶大,孩子也往往爱推卸责任,觉得自己很委屈、很命苦。
五、潜意识、控制不住的因素而导致的委屈。
大大咧咧、大声说话,是我长期养成的习惯,即使到了病房这样的环境,一不小心也会“高歌一曲”。我很委屈,因为我没有想要刻意扰乱秩序,可是我的习惯自己有时候难控制。
六、为大局、为环境而牺牲的委屈。
这种情况有种“苦肉计”的感觉,一般发生在对抗的竞争中。下级为了维护上级、局部为了服从全局,从而牺牲自己。
七、观点不同、或是立场冲突导致的委屈。
入学一考定终生,评比职称靠分数。近年来,虽然考试制度的弊端时常受到抨击,但是仍然维持了下来。因为考试的分数是白纸黑字,有据可查、有证可考。60分就是及格,59分就是淘汰,没有任何争议。而在各种主观评比中,容易导致各种争端。比如最典型的卫生评比,老师说一组的窗户擦得最干净,而二组却认为自己的窗户最亮。这种靠肉眼来评判的结果,很难有统一的标准,往往会由于主观观点、眼光不同,或者立场不同而导致纠纷,产生委屈。
八、真正的,由于社会不公平而导致的委屈。
在一个法制不健全的社会里,“窦娥冤”发生也不足为奇。要避免这种冤案发生,唯一的办法就是社会的进步。
罗列了这么多,不知道是否全面、是否叙述的清楚。的确,在日常生活中,委屈常常发生。误会总是难免的,社会的弊端也总是存在的。我们应当大度接纳和包容这些委屈,莫让委屈蒙蔽了双眼、扭曲了心灵,承担有我们自身原因而导致的冤枉,释怀客观原因带来的伤害,多看看蓝天白云,常怀宽慰之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