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文言文考情分析及2019年备考
(2018-09-06 15:56:53)分类: 语文新考纲 |
2018年文言文考情分析及2019年应对策略
【考纲解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浅易”,全国卷一直是文言传记,预计会延续这一文体)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常见”,考纲规定64篇,2018年6分,初中篇目2分,高中篇目4分。“名篇”算是,但考察已蔓延至非“名句”)
2.理解B
⑴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需要加强对考纲120个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注意收集平时作业中出现的传记文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放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注意在语境中把握)
⑵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放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在语境运用中把握)
⑶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放在文言文翻译中考查)
⑷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高考3分,选择题)
⑸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高考10分)
3.分析综合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自2013年后,近五年已未单独命题)
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高考3分,选择题)
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⑴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诗歌鉴赏)
⑵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鉴赏)
说明:文言断句涉及实、虚词、文言句式和文中句子的理解。(高考3分,选择题)
全国卷一2013—2018六年考情纵览
年份 |
选篇出处 |
人物品质 |
题型 与分值 |
涉及考点 |
|||||
实词理解 |
文言断句 |
信息帅选 |
文化常识 |
分析概括 |
文言翻译 |
||||
2018 |
《晋书·鲁芝传》 |
洁身自好、治政卓著能臣 |
3个选择题+1道翻译题,共19分 |
|
√ |
|
√ |
√ |
√ |
2017 |
《宋书·谢弘微传》 |
廉明正直、为人审慎的德义之人 |
|
√ |
|
√ |
√ |
√ |
|
2016 |
《宋史·曾公亮传》 |
为政有能、深沉周密的宋朝名臣 |
|
√ |
|
√ |
√ |
√ |
|
2015 |
《宋史·孙傅传》 |
积极建言、舍生取义的太子少傅 |
|
√ |
|
√ |
√ |
√ |
|
2014 |
《旧唐书·于休烈传》 |
忠诚机敏、好学不倦的唐朝名臣 |
√ |
√ |
|
|
√ |
√ |
|
2013 |
《明史·马文升传》 |
为人正直、处事严明的明朝名臣 |
√ |
|
√ |
|
√ |
√ |
【考情分析】
从近六年的考题来看,2014年,信息帅选题被文言断句题代替,信息帅选在分析概括题里有所涉及。2015年,实词理解题被文化常识题代替,实词在文言翻译中得以考察,而文化常识题在大力弘扬传统文化的背景下越来越稳固。这样,命题更有效避免了重复,考点涵盖更全面。
从15年到18年这四年题型很稳定,被人诟病的脱离文本没有边际的文化常识题和文本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命题越显成熟。
【备考策略】
1.
(1) 分散落实120个文言实词的积累,会结合语境准确判断词义。
(2) 注意归纳和积累传记文常用文言实词。
(3) 课本诵读并结合64篇背诵常抓不懈,培养文言语感并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
(4) 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偏(同)义复词等分类归纳。
2.
3.
4.
5.
6.
7.文言文翻译题,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准确把握句意,这样有2分的得分点,其次要注意采好得分点,往往三个点(重要实、虚词,句式等)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