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训练题集
(2012-11-13 15:48:54)
标签:
教育 |
分类: 高考专题集 |
(一)文言句式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2.下列句子中与另三句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句是(
A.予本非文人画士
C.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3.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A.甚矣,汝之不惠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4.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C.沛公安在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夫晋,何厌之有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生孩六月,慈你见背
D.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7.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9.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卿欲何言
A.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C.①④②③⑥/⑤⑦⑧
10.下列句子中没有成分省略现象的一项是(
A.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B.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
C.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D.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1.下列句子补充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今予家(居)是溪,而名莫能定
C.激昂(于)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D.戊申晦,五鼓,(余)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12.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A.沛公谓张良曰:“(
B.(
C.公曰:“衣食所安,(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句的一项是(
A.人皆得以隶使之
C.此人皆身至王侯将相,声闻邻国
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是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C.项伯杀人,臣活之
15.以下句中加点词并非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项是(
A.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B.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C.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D.公子乃自骄而功之,窃为公子不取也
16.下列句子中有活用为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A.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
B.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C.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17.下列句子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18.与“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用法不同的是(
A.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B.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
C.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人咸阳者王之。
D.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A.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C.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20.以下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B.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C.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全是使动用法的一组是(
A.王之所大欲,可知矣:欲辟土地,朝秦楚
寡人与大国执仇,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外连横而斗诸侯
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D.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22.下列加点词不是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一组是(
A.爱是溪,人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B.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C.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D.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麇鹿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2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是(
A.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C.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24.下列句中“为”字用法不表判断的一项是(
A.是为何谷
(二)词类活用
1、下列加点词,与“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中“上”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火尚足以明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拔剑撞而破之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C、序八州而朝同列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C、小学而大遗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歌窈窕之章
C、则其至又加少矣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却匈奴七百余里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覆道行空,不霁何虹?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既来之,则安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C、以愚黔首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籍吏民封府库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C、谨庠序之教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则修文德以来之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后世之谬其传莫能名者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今入关,财物无所取
C、沛公欲王关中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朝歌夜弦,为秦宫人。
C、范增数目项王
21、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属于名词作状语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2、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句中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则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23、下列加点字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24、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了的一项是(
A、而卒莫消长也
C、白露横江
25、下列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
C、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三、作文审题训练——每日一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参考答案
(一)、文言句式
1.D.(“屈平”句为陈述句,其余为判断句。) 2.B.(其余为否定性判断句。) 3.A.(主谓倒装。) 4.D.(“大阉之乱”一句没有宾语前置。)
5.A.(都是宾语前置,且以“之”“是”为标志;B“何C“安在”,即“在安”,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王”句无前置宾语;D“子”句无前置宾语,“臣”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6.B.(都表被动。) 7.C.(“于”表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表被动。) 8.A.(其余被动句。)
9.D.(①④⑦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②⑥判断句;③⑤⑧被动句,“举”,被推举。) 10.C.(A“日三四里”省略谓语动词“行”;B三处省略主语;D省略“鸣”的宾语“之”,代指钟磬。)
11.A.(“家是溪”即“家于是溪”,“家”名词作动词,安家;“是溪”表处所:中间省略介词。) 12.D.(省略谓语动词,其余省略主语。)
13.C.(名词,作主语;其余名词活用作状语。) 14.D. 15.D
16.A. 17.B.(“来”,省略宾语“之”,不及物动词带宾语,活用为使动用法。) 18.C.(“王之”,使动,使之为王,让他做王;“目”、“函”、“吏”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与“刃”相同。) 19.C.(“饮赵盾酒”,“使(让)赵盾饮酒”,即招请赵盾来喝酒,“饮”,使动用法。)
20.A.(“屈豪杰”、“却之”、“夭梅病梅”中都有使动用法。)
21.B.(“鄙远”,把(别国的)远地当作边邑。其余为使动用法。)
22.D.(“侣”,意动用法;“草”“露”,名词作状语。其余为名词作一般动词。) 23.C.(名字ABD中的“名”都是“命名”之意。) 24.B.(介词,“为何”;其余表判断。) 25.D.(省略介词宾语:以告,以之告。)
(二)、词类活用
1、B
2、A
3、D
D形容词作动词,喜欢
4、B
5、C
6、B
7、C
8、A
9、D
10、B
11、C
12、A
13、D
14、A
15、D
16、C
17、B
C、使动用法,使……斗)D、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18、B
19、C
20、D
21、B
22、A
23、C
24、B
25、D
六、写作(60分)
18.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而且也不知道自己会飞。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朴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9分)
1.C(“直接导致各种疾病”不对,原文说“所有杂质都会聚集到身体某处,机体功能下降,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2.A(原文说“不过当时人们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
3.C(“戒烟戒酒,血液就会清洁流畅”错。)
二、(36分)
(一)(19分)
4.D(忧:丧。)
5.C( ①和③不能表现陈禾刚强正直。)
6.B(当时他还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
7.(1)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皇上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引,拉、拖;毕,让……完毕;被动句式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2分)
(2)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了,回到朝廷后就说坏话诬陷陈禾。(道,路过;谒,拜访;谮,诬陷,诋毁;每译对一处给1分,语意完整给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考中元符三年进士。多次升迁担任辟雍博士。
天下长久太平,军备松弛,东南一带尤其严重。陈禾请求增加守军、修补城墙,用来防备不测。有人指责这是无端生事,搁置起来不予批复。后来盗贼闹事,人们才佩服他的预见能力。升任左正言,不久授职给事中。
当时童贯的权势越加扩张,和黄经臣一起执掌大权,御史中丞卢航跟他们内外呼应做坏事,士大夫因畏惧而不敢正视。陈禾说:“这是国家安危的根本啊。我所处职位有进言的责任,这时候不进言劝谏,一旦调任给事中,进谏就不是我的本职了。”他没有接受给事中的任命,首先上书直言弹劾童贯。又弹劾黄经臣:“依仗恩宠玩弄权势,在朝廷同列中夸耀自己。常常说诏令都出自他的手中,说皇上将任用某人,举行某事,不久诏书下达,都跟他所说的相同。那发号施令,是国家的重大事情,降免昏庸官吏和提拔贤明之士,是天子的大权,怎么能让宦官参与其中?我所忧虑的,不只是黄经臣,这条路一开通,类似的进用者就会多起来,国家的祸患,就不可遏止,希望赶快把他放逐到远方去。”
陈禾上奏还没结束,皇上就恼怒地拂衣而起。陈禾拉住皇上的衣服,请求让自己说完。衣袖被撕落,皇上说:“正言撕破我的衣服啦。”陈禾说:“陛下不惜被撕破衣服,我难道敢吝惜头颅来报答陛下吗?这些人今天得到富贵的好处,陛下将来会遭受危亡的祸患。”陈禾的言辞更加激烈,皇上改变了脸色说:“你能像这样尽心进言,我还有什么可忧虑呢?”内侍请皇上换衣服,皇上回绝他说:“留着破衣表彰正直的大臣。”第二天,童贯等人一个接一个地上前陈告,说国家非常太平,怎么能说这不吉利的话。卢航上奏说陈禾狂妄,把他贬为信州监酒,遇到赦免,陈禾得以自由地回到乡里。
当初,陈瓘从岭外归来,住在鄞县,和陈禾相互友好,派遣他的儿子陈正汇跟从陈禾学习。后来陈正汇揭发蔡京的罪行,被押送到朝廷,陈瓘也被逮捕,黄经臣审理他们的案子,用檄文征召陈禾到案取证,陈禾回答说事情确实有的,罪行不敢逃避。有人说他回答失当,陈禾说:“祸福死生,都是命啊,怎么可以用逃避一死来换得个不义的名声呢?希望能够分担贤者的罪名。”于是陈禾因为被诬陷为陈瓘的同党而获罪免官。
遇到赦免,陈禾又被起用掌管广德军,调任和州知州。不久遇上母亲去世,服丧结束,担任秀州知州。王黼刚刚执掌大权,陈禾说:“怎么能在王黼门下听候调遣?”他极力辞职,于是改任他为汝州知州。他辞职更加坚决,说:“宁可饿死(也不接受任命)。”王黼听说后对他怀恨在心。陈禾的哥哥陈秉当时担任寿春府教授,陈禾就到官邸侍奉兄长。恰逢童贯统领军队路过寿春府,想要拜访陈禾不能进门,送礼给陈禾也不接受。童贯恼怒了,回到朝廷后就说坏话诬陷陈禾,皇上说:“此人向来如此,你不能容忍吗?”过了很久,朝廷才又起用陈禾担任舒州知州.任命刚下达他就去世了,追赠他为中大夫,谥号为文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