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赘余七种现象的成因及对策
(2011-04-24 01:04:57)
标签:
成分赘余教育 |
分类: 语文新考纲 |
人们在阅读报刊时,经常会见到一些重复赘余的句子,辑录如下:
1、五万件中国古代瓷器 将 等待 拍卖。
2.、这个工厂生产了一批 不合格的 伪劣 产品。
3.、在俄罗斯,社会史的研究 正 方兴未艾 。
一、谦敬词赘余
n
n
例题分析:1、我的家父今年87岁了,身体尚健康。
“家父”是一个谦词,即对别人称呼“自己的父亲”,前面缀以“我的”,就与“家父”语意重复了,“我的”要删掉。
触类旁通:这一类谦词赘余现象还有
n
例题分析:
n
“令尊”是一个敬词,用于“对别人父亲”的 称呼,本身就含有“您的”意思,在前面再加“您的”,就属于明显多于了。“您的”要删掉。
触类旁通:这一类敬词的赘余现象还有
n
二、概数词赘余
n
例题分析:1、在这次演讲比赛中,那个表现最突出的女孩大约15岁左右。
“大约”是一个表推测的副词,本身就含有不确定因素,后面再缀以概数词“左右”,语意就重复了,“大约”、“左右”二者删其一即可。
触类旁通:这一类赘余现象还有:
n
n
例题分析:
“至少”是一个表范围的副词,后面要接一个明确的数词,如果在后面再缀以概数词“以上”,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确定性,概数词“以上”要删掉。
例题分析:
“最多”是一个表程度的副词,后面要接一个明确的数词,如果再在数词的后面缀以概数词“以下”,语意就不明确了,概数词“以下”要删掉。
触类旁通:这一类赘余现象还有
n
n
n
n
三、兼词赘余
兼词是指一个字的形体兼有两个字的读音或意义的词,如果在兼词的前面或后面不加注意地乱用词语,就有可能造成赘余现象。
例题分析:
n
“诸”是一个兼词,即“之于”,“见诸”意即“见之于”,后面再缀以“于”,就与“诸”语意重复了。可把“诸”改为“之”。
触类旁通:这类兼词赘余现象常见的还有:
n
四、否定词赘余
有一类动词,本身带有否定意义,如果再在它的后面缀以否定副词,就造成了赘余现象。
例题分析: 1、夏天下河游泳,千万要注意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防止”本身含有“不要”之意,后面再缀以“不要”,致使语意发生了改变,故否定副词“不要”要删除。
例题分析:
句中用“忌”,是对三种情况的否定,后面接着用“不可”,又否定了一次,“否定之否定”意思正好与愿意相反。应去掉“不可”。
触类旁通:这一类否定副词赘余现象还有
n
五、逻辑性赘余
逻辑性赘余是指从逻辑上看,前后两个词语或重复啰嗦,或自我矛盾,为了语意简明,要删去那些修饰性的赘余词语。
例题分析:
1、政府部门要杜绝一些不透明的暗箱操作现象的产生。
“暗箱操作”当然是“不透明”的,前面再加上“不透明”就重复了。所以,删除“不透明”。
触类旁通:这一类逻辑性赘余现象还有:
n
n
n
n
n
六、重复性赘余
重复性赘余是指前后两个同义词语连用从而造成赘余的一种语病现象。
例题分析:
1、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挣到更多的钱。
例句中的“目的”与“为了”同义,
二者连用,造成赘余,二者要删除其一。
例题分析:
2、说实在的,我从内心由衷地感谢王老师的无微不致的关怀。
“从内心”与“由衷”同义,二者连用,造成赘余,二者要删除其一。
触类旁通:
n这一类重复性赘余现象还有:
n“尤其更”
n“悬殊很大”
n“原因是因为”
n“各种形形色色”
n“漫山遍野到处都是”“高达一百万元之巨”等。
七、包含性赘余
包含性赘余是指一个词语的意思因被另一个词语所包含而造成的语意重复现象。
例题分析:
1、这家伙因为偷窃,被人打得浑身遍体鳞伤。
“遍体鳞伤”本身就包含了浑身之意。属于包含性赘余。可将“浑身”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