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主动性-----王一一

(2024-01-29 09:10:25)

主动性

                    王一一


行动是治愈恐惧的良药,而犹豫将不断制造恐惧。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当一项艰巨的任务降临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完成不了而去做其他的,就是不去完成,老是拖延到最后,然后越拖延越是完成不了。到最后,面临完成不了的惩罚。

我记得以前放假时写暑假作业,因为有一本书,所以觉得太多了不想写,也没有人督促,自己更是坚持不下去,然后到放假的最后时刻,疯狂的在补作业,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放假作业其实并不是很多,只是我们把它看的很难。然后有一种畏惧的心理,然后不愿意去写,然后到学校受到老师的训斥。

这是我们在幼小的时候没有规划的概念,没有主动性的原因。为什么呢?因为幼时学习的比较浅显,比较贴合实际运用的,然后在后续学习的时候就不会有太深的印象在脑海里。更重要的是,你一开始学的比较浅显,后期再学比较难的,就会感觉比较吃力,就会有不愿意的情怀。

中国古代的蒙童教育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因为幼时已经学的很难理解,后期再学更难的,他们会更容易接受。中国古代蒙童的教育进行的是人文价值的全面教育,《三字经》可以为孩子打下很好的文化基础,最大限度的涵盖了中国恩华的各类常识,对于海通的人格培养有重要作用,并且还被列为梁何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百家姓》是姓氏的起源,可以增强名族认同感,增强民族自尊心,毕竟我们的姓氏在古代都是贵族名门之后,更可以更多的了解中国民族的历史、地理和名人轶事。至于《千字文》更是用短短的一千字就包含了上古传说、历史源流、九州地理、文明与制度、名人典故,真是包罗万象,便于孩子们识字。在学国学时,还流行一句话就是,读了《幼学》走天下。这些启蒙课本中对于文化的基础知识,人格培养,做人的道理和基本礼仪都全面的教育,我们现代很多的名人经历过蒙学的教育,当他们回忆自己的一生时,都对儿童实际的启蒙教育留下了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虽然在儿童在幼小的懵懂时期,不可能完整的理解很多的道理,但是到他们成年之后,早已经深深的印在他们的脑海里的深刻道理和基本礼节,在面对现实中会成为特曼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更重要的是蒙学教育中几乎没有什么忠君的思想,《论语》《孟子》《韩非子》,这些皇皇巨著,还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蒙学却不需要担心。而在幼时,学的很深刻,到儿童时期,其他的就不会觉得难以理解,难以接受。关键是很多东西就会主动去学,因为他们在幼时学习的很多道理,会在他们青少年时期得到加以体现的现实。更好的处理面对的困难。更具有主动性。

就像有个钢琴大师,他教学生学习钢琴,都是先学习难的曲子,最后简单的只要练练就很容易会了。

我们所学习的阿尔伯特·哈伯德的主动性,也是告诉别人一次就去做的话,这种优秀品质,中国蒙童幼时就懂得这个道理,首孝悌,次见闻。行有余力则学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