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刘墉
(2023-10-24 11:25:52)身边的榜样
随着在教育行业工作的时间越久,我曾带过一批学生。虽然结果有好有坏,但免不了被人比较。比较多了,就会觉得学生差别很大。久而久之,我甚至开始感受到职业倦怠。我常常听到其他老师说,带几个班让他们感到很累。但我想问,每个老师都是这样吗?答案其实并非如此。
以我们初中理化生组的组长,牛德老师为例。他是一位非常出色的老师。尽管初三的课程负担很重,但他一个人却负责六个毕业班的物理课。每班一周有11节课,而牛老师总共要上66节课。这还没完,他还要处理教研组的工作和高中筹备工作。最近,他又接了一个班的班主任工作,这无疑给他带来了新的压力。牛老师每天上这么多课,如果是在普通学校,其他老师恐怕无法像他那样坚持一周。但牛老师却能一直保持优秀的教学质量,这都归功于我们的高效课堂和小先生制等一系列《要典》条例。
尽管面临如此多的课程和工作,牛老师仍然每天都充满活力。他的板书让学生们赞叹不已,他可以一边讲解一边板书,每次都能写满一黑板,且字迹工整。他对知识点的把握也十分精准,每次都能将考点和知识点讲得详细且系统。外校的许多老师对牛老师的课程都表示崇拜,甚至有些复读生在提到自己的物理老师是牛老师时,原学校的物理老师都会说:“跟着牛老师,你的物理一定能够学好。”
汇贤中学和创新中学作为兄弟学校,曾进行过换同课异构的交流上课。当时,牛老师应创新中学的邀请,上了一堂示范课。课堂上,创新中学的老师几乎全都来了,教室里座无虚席。课后,创新中学的老师对牛老师的课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每位老师都期望得到这种认可,而牛老师成功地征服了所有人。在创新学校听完课后,我向牛老师表示,如果我也像创新高老师那样上课,我担心自己无法坚持一周。但是牛老师借助高效课堂的模式不仅站住了课堂,还站稳了课堂。
生活可能疲惫,职业可能倦怠,但不要放弃成长。身边的人就是最好的榜样。虽然教育行业的工作充满挑战和压力,但像牛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却能够以充满活力和热情的态度,去面对每一个学生和每一节课。他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给学生们对学习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正如牛老师所展现的那样,优秀的教师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一份对教育的热情和对学生的关爱。这份热情和关爱,正是推动教育行业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