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说多做,教育有效----任印化
(2022-11-25 09:32:27)
少说多做,教育有效
我们在2020年暑假就开始学习法国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名著《爱弥儿》,由于第一遍学得比较快,每一次看的内容又比较多,所以尽管也有一些印象,但是总体不太理解。鉴于此,戴校长不辞辛劳,亲自捉笔写了《爱弥儿》助读,再加上第二遍每一次看的内容不太多,所以每一次都有收获。每次例会发言,不少老师又把自己的感悟分享给大家,戴校长又给予点拨,效果明显比第一遍好。
我第二遍学习《爱弥儿》,不但明白了很多以前不懂得地方,还有一些新的理解和体会。下面我就最近看的内容之一,谈谈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
第353页卢梭举一个智勇双全的老军人年轻时他的父亲为了教育他不要纵情声色,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把他带到医院看望病人忍受手术痛苦的例子。使这个军人大吃一惊,留下了一个永不磨灭的印象,从此以后他就远离声色犬马。这个例子卢梭告诉我们要选择实例和实地场景,用无声无言之教,让孩子通过亲身感受而懂得做不该做的事对自己的危害,和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从而达到吓阻教育的目的。
常言说得好:“身教胜于言教”,“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们学校一直都重视劳动教育,不但老师参与实际劳动,学生也参与实际劳动,我们无论如何教育孩子要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成果,劳动是多么光荣,如果学生不参与,孩子们也不一定理解。空头的说教都是没有用的,所以我们安排了学生亲自参加劳动,比如我们九年级第一团队的小菜园就让学生亲自参加劳动,亲自体会劳动的辛苦,收获时大家参与,共同享受劳动成果,我们什么都没说,孩子们自己就学会了翻土、栽菜、浇水、管理、收获、甚至逮蜗牛,拔草等。在具体的实践中懂得了劳动技巧,理解了劳动意义,体会了劳动艰辛,尝到了劳动快乐,享受了劳动成果,尊重了劳动人民。
又比如我们给学生讲春天里花儿如何如何的美丽,如何如何香气四溢,坐在教室里没有见过花儿,没闻过花香的学生,他(她)是不一定理解的。最好的 办法就是亲自在春天的时候把孩子带出教室,在校园里漫步,去欣赏我们校园里盛开的鲜花,亲自感悟花香鸟语,这个时候他们自然就会知道什么是美丽的春天,什么是美丽的校园,什么是美丽的花儿,什么是温馨的花香,这个是如果让孩子们写作文,他们难道写不出来吗?这就是我们戴校长说的:“情境教育”,这个时候说的多不如做得多。这点做法我校不少老师都写了相关的博文,可以为证。
所以我们老师要做到少说多做,要善于选择地点、时间和人物,以实例教育学生,少说多做,就一定能收到实际的成效。
这就是最近我读《爱弥儿》的一点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