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哈佛教育和我们做法----王青松
(2022-06-28 17:23:39)
学习哈佛教育和我们做法
上大周的例会,我们学习了哈佛教育系列文章,囫囵吞枣,不甚理解。借着写博客的机会,又翻阅了一遍,恍然大悟,一切都蕴藏在文章的标题中。这一系列文章,谈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是好的教育?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和幸福有怎样的关系?什么是通识教育?培养的是人,还是就业机器?乐观的人生态度,比什么都重要等。我在这里结合我校的做法,从学生教育方面谈一谈“什么是真正的教育”,从教师教育方面谈一谈“什么是好的教育”。
一、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真正的教育,就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哈佛人在学什么?学生从400多门课程中选取32门他们值得花费四年时间学习的课程,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更能激发学习的兴趣。我们学校的社团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课程。为什么呢?因为其它课程都是“必修”,社团活动是“选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我们学校开设了,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动漫、书法等一二十种社团活动。当然,我们的社团活动刚刚起步,还在逐步完善中。有的老师带的学生太多,根本照顾不过来,社团活动课成了一部分学生的玩耍课,在校园里溜达,或者去超市购物。社团老师只是凭借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缺少完整的教学规划和具体教学流程,有一定的随意性。相信,下学期学校一定会对社团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然我们的社团活动课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生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什么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须理解自己,追求富有意义的人生。在自由探索精神指导下的不设目标,不与职业相挂钩的教育,是哈佛大学在近400年的历史中一直坚持的一个理想。我们学校这些年一直坚持教育改革,推行高效课堂,更关注学生的成长,而非只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自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课堂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整理内务,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查碗底,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等等。这些能力,是无法用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的。每大周第六天的电影课,很受学生的欢迎,不但缓解了学生学习的压力,而且让学生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我发现,言语的教育甚是苍白,学生把这些大道理,当作耳旁风。平时,我在刷抖音的时候,会把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短视频收藏起来,利用大课间的时间播放给同学们看。我把《鹬》播放给他们看,让他们同学观看视频,从中体会“坚强”、
“独立”、“感恩”等,这何尝不是教育?学生通过观看电影、视频,进行自我教育,这更有利于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什么是好的教育?
好的教育之所以好,是因为它让你坐立不安,它强迫你不断重新认识自己和周遭的世界,
从而不断做出改变。这两年,我不断重新认识自己,重新认识什么是教育。
我们学校对教师的教育,一是每大周的学习例会,二是每月的博客。每大周的例会学习,对大多数老师来说,都是“痛苦”的,一是要读那些跳出舒适区的文章,二是担心上台发言丢人。这种苦,似苦瓜,似榴莲,让人痛并快乐着。那些读过的文章,那些别人讲过的话,都会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痕迹,当我们想讨厌某个调皮捣蛋学生的时候,脑海中会闪现“丑小鸭学校”,每个人的花期不同,都会绽放;当我们想揍某个课堂上讲话的学生的时候,我们想起“教育要有温度”,戒尺是冰冷的,温暖不了学生的心;当我们想说某个学生笨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想起“不要教学生理解不了的知识”。这些文章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会让我们学会淡定,学会重新审视学生的行为。
我们每个月的博客,让我们复盘我们这一个月的教学。说实话,之前的博客,有认真写过,也应付差事过,为什么呢?博客评比,每次标题下面都写上写作的人,感觉一半是评博客,一半是评选人。有一天,李老师的“坚持初心,不受干扰”让我茅塞顿开。我们教学要回归到教学的初心,我们写博客也要回到写博客的初心,写博客是为了自我反思,为了让自己更上一层楼。在汇县中学的两年时间,通过学习和写作,我对“教育”和“教学”有了一点属于自己的理解。教育和教学的主体不同,教育的主体可以是任课教师,可以是食堂的生活老师,可以是门卫大爷,可以是小卖部的收银员,也可以是某一篇文章、某一部电影等等,一个轻易的举动,可能就是一场教育的盛宴。教学的主体,是具有学科知识的老师。教育和教学的客体不同,教育的客体是学生的全部,学生的生活习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教学的客体是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教育和教学的评价不同,教育很在短时间内完成评价,教学可以通过一张试卷评价。虽然我不是每次都认真阅读例会学习文章,也不是每次都认真写博客,在这个大的教育环境中,我的收获还是颇丰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