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坐在路边鼓掌的孩子》有感    张玲

(2016-10-07 17:58:15)
标签:

杂谈

  读《坐在路边鼓掌的孩子》有感

                                                                             张玲

昨天在李芳芳老师的朋友圈里看到这篇文章,看了两遍,很感人。

《坐在路边鼓掌的孩子》讲述的是一个平凡家庭出生的女孩的理想。鼓掌,估计大家想到的都是英雄,我们会为英雄鼓掌,而此文的小主人公却说自己不想成为英雄,想成为路边为英雄鼓掌的平凡人。一个12岁的小孩,她是懵懂的孩子,可是,她却表达了大部分孩子的心声。在她们的心里,各种学习的压力,各种兴趣班的累人,剥夺了她们那些美好的童年时光,使得她们浸泡在无休止的题目和学习中,她们才真的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即使说出来了,也是被大人给驳斥回来:我们都是为你好,你现在还不懂,以后你会谢谢我的!这句是大人常挂在嘴边的话。就这样,孩子就要忍受一切去面对。不管自己愿不愿意,她们为了不违背父母的意愿,还是会去完成任务的去打发掉时间。但是又有哪位家长会去问:孩子,你今天快乐吗?高兴吗?而是问:孩子,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而孩子的回答是:就这样啊!你无聊不无聊啊,说了你也不懂!有些孩子就干脆来个不回答。

对待孩子,我们常常不由自主地把大人自己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追逐着世俗功利,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别人家的孩子报了什么样的补习班、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怎么怎么好!如果你的孩子拿你和别人的家长相比,你会怎么样?你要求自己的孩子像别人家的孩子那样优秀,你有别人的家长优秀吗?我们要求孩子的成绩要优秀,才艺要多样,要求孩子上名校,为了孩子不惜背上“房奴、车奴”的称号。似乎觉得有房有车,有名有利后就一定会幸福。真的是这样吗?很多高材生犯罪、自杀的例子已经一再证明了幸福与物质的拥有无关,却是和健康的心智密切相连。我们究竟希望孩子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呢?如果真的爱孩子,我们会站在孩子的高度去看孩子,会换位思考,孩子的人生需要我们去提前安排好吗?

如果真的爱孩子,我们不会以不信任或溺爱的姿态去剥夺孩子任何独立锻炼的机会,我们知道,孩子的人生路是要靠自己走完的。让孩子学会生存的本领,才能有勇气接受社会的考验和挑选。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即自爱和爱人的能力、独立生活和思考的能力、自利利他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坚忍不拔的能力等。

“所以,不要再以爱的名义逼孩子了,你真正应该考虑的是,如何启发孩子,引导孩子,让孩子真正认同你,让孩子自己的意愿和你一致。”

我们学校的各种做法,无一不是站在学生的立场,为学生一生的成长考虑。

首先是各种好习惯的培养。教育就是培养各种好习惯,相信好的习惯能成就孩子的一生。其次教会孩子成为一个有目标的人,而且这个目标必须是自己认同,并愿意为之付出心血和努力的,最终我们学习真的真的是为了我们自己。因为有目标,所以孩子必须承担一定的压力,他们能够承受的压力。我们让学生自己制定各种目标,把大目标分成一个个小的目标去完成,找到自信,重拾笑容。再次是让学生参与各种班级管理,在管理别人的过程中学会管理自己,在他律中学会自律。最后是把课堂还给孩子,让学生在自研、对学、群学中掌握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也是我们学校的一个好的做法。每一年都接新生班,像文中的小女孩这样的成绩的人太多了,我们利用一帮一,对子捆绑竞评大面积转化差生。只要有进步就给与学生肯定和鼓励。

蹲下身来看孩子,试着走进孩子的心里去倾听,爱孩子就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拔苗助长,遇事放手,让孩子在做事中成长、成人、成才!放下功利心,你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