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生做题马虎、不认真的一点小感悟
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经有两年了,在这两年中我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在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当中,最让我头痛的当数“学生在计算过程中马虎”的问题,经过与其他老师的交流我发现这个问题并不仅仅在我的学生当中存在,在其它班级也同样存在相同的问题,可以说这是一个另所有数学老师都感到头痛的老大难问题,因而很多教师经常责怪学生太粗心、太马虎,每次计算之前都要反复强调:要认真计算、仔细检查,不要放过一道自己会做的题。可是,即使是特别简单的计算题,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依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甚至有的学生会大面积的出现计算错误。对于这样一个问题,难道就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我不禁自问:学生的计算为什么会经常出错?这个问题的出现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查阅了许多的资料。其中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10岁孩子的母亲在解决孩子的粗心问题方面很有心得:我家孩子数学成绩不好,经过我和孩子仔细分析他每次做错题的原因,我们得出一致的结论:不是题不会做,而是每次都会把题目看错。由此,我得知,容易看错题目就是孩子的"粗心点"。
于是,我便告诉孩子:"你粗心的原因是每到审题时,你的思维就滑过去了。怎么办呢?以后你每次再做这样的题时,先停一下,闭上眼睛数三个数,然后再睁开眼睛往下写,这样就不容易错了。因为你没让思维滑过去,而是有意识地给它设了一个障碍。这就像警察叔叔在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设置提示牌一样。"
孩子用我教他的方法去做,效果果真很明显,每次做作业时,因为粗心出现的错误少多了。
看,面对孩子的粗心,妈妈与其批评孩子、给孩子上"政治课",不如具体地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采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通过一个阶段的观察发现,我们班的学生除了部分几个同学是因为数学的基础掌握不牢而造成对计算的影响外,大多数同学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而且分为这几种:
1、审题不认真: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在做按大小排列顺序的题目时,经常会发生错误,而错主要是错目要求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他们在做题的时候非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他们却说,他已为是从大到小的顺序呢,而是把平常的习惯直接要于做题
,而根本不知道题目是怎么要求的,对于他们这几个同学不想读题,那我就逼着他们读题,发现一次,你就什么也别做了,把这题题目抄50遍,一次两次这样他就不想抄了,为了不抄只有认真审题,久而久之以前的毛病就好了。
2、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我们班有两位同学一位叫候飞一位叫胡帅,两位都是成绩名列三甲的好成绩,但是平时做作业还好些考试的时候,难题能做到一个不差,但简单的题目确经常做错,我就问候飞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吗,他说做题不认真要不就说我也不知道,而胡帅却说我觉得这题目太简单了,我就想快点做,做完了好出去玩,当时脑子就想着出去玩呢,所以没有做好,他说的很认真,也都是实话,但现在问题出来了,也找到问题的根源了,下一步怎么解决呢?同样还是那篇文章里的一段内容: 一位妈妈曾经这样介绍她的经验:有时,我不总是盯住孩子因为粗心而犯的错误不放,而是寻找机会表扬孩子的细心之处。如孩子在没有经过大人的提醒下把地板扫干净了、孩子避免了一次以前经常会犯的错误等,我都会把这些记录下来。在我们家墙壁上贴着一张细心表,孩子每细心一次,我就给他画一个红星;当五角星满五个时,我就会给他一个小奖励,如带他去吃一次肯德基等;当小奖励满两次时,我就给他一个大奖励,给他买身新衣服、买个新文具盒等。这样坚持一段时间,我发现孩子的细心点越来越多了,而粗心的毛病也明显地减少了
于是我吸取这位母亲的经验:我先不批评他们,而是认真的帮他们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才能改掉这个毛病,同时呢经常在班上表扬他们在做题、学习上的因为细心认真而取得的成绩,让他们意识到细心的学生是会受老师表扬的,也是让同学们崇拜的,这样一来他们因为马虎、心不在焉而犯在错误明显少了许多。
总之,克服学生计算出错的方法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大量积累。当学生计算出错时,并不能笼统地说成是“马虎”。我们教师应该多方面分析学生出错的原因,要有针对性的辅导,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方针。否则,一味地加重学生的负担,会使学生产生反感情绪,反而阻碍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王庆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