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岛《无题》:对麻木和愚昧的决绝——答一位诉说读不懂北岛的诗的大学生

(2016-05-22 09:19:37)
标签:

北岛《无题》:对麻木

分类: 新诗鉴赏

永远如此
 火,是冬天的中心
 当树林燃烧
 只有那些不肯围拢的石头
 狂吠不已

 挂在鹿角上的钟停了
 生活是一次机会
 仅仅一次
 谁校对时间
 谁就会突然衰老


北岛《无题》:对麻木和愚昧的决绝

——答一位诉说读不懂北岛的诗的大学生

孙绍振

 

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朦胧诗中,有一部分智性比较深邃的诗歌,许多读者以读不懂为由而批判它们。就连比较好懂的舒婷的诗歌,也有人以看不懂为荣。舒婷当时很坚定,说你不懂,你儿子会看懂。要学会读当代的审智诗歌,就要调整自己对诗歌的预期,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准,让自己适应这种新异的文本,准备伤一点脑筋。读诗变得不太令人舒服了,这是时代的一种潮流。要不然,你就去听流行歌曲好了,那是很轻松的。但那是可以批量生产的。麻油,咸菜,各人喜爱。既然选择了现代派诗歌,就要有现代派的哲学和诗学水平。你发来了北岛的《无题》,我觉得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在北岛的诗中还是难度不大的。

永远如此

火,是冬天的中心

当树林燃烧

只有那些不肯围拢的石头

狂吠不已

 

挂在鹿角上的钟停了

生活是一次机会

仅仅一次

谁校对时间

谁就会突然衰老

从诗人的角度看,逃避抒情的倾向在这里就更加明显。诗人通过一系列陌生的意象,在奇特的想象和话语中,表达一种冷峻的思考。读者也不能光是从感情的角度去理解,要通过想象把诗歌中脱落了的逻辑还原出来,体会到诗中的理念。这是需要智慧的。所以说,如果讲审智,作者和读者需要共同协作才能得到沟通。在这里,说北岛的思想冷峻可能还不够,可能要列入冷酷的范畴。

要读懂这首诗,得把传统读法以及习惯了的预期丢开,因为北岛的这种风格,不但讲思想,而且追求语言的个人化。他的诗歌意象,不像一般浪漫主义的诗歌,由一系列共用的意象和话语为基础。“火”还有一点公共意象的痕迹,让人联想到温暖光明,“火是冬天的中心”与传统意象还有某种关联,但这种关联是比较薄弱的。因为冬天在传统的意象中是寒冷,而北岛却说火、温暖、光明是冬天的中心,这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是火被包围,被寒冷围困的。这就有点超越传统读诗的预期了。

“只有那些不肯围拢的石头/狂吠不已”,作者给了石头以一种性质“不肯围拢”,“不肯”,说明它有意志,它就不是石头。冬天,有意志的石头,应该向火、向光明、向温暖围拢,但它就是不围拢,不管多么寒冷,它就是不向光明、温暖靠近。因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是石头,又有石头的性质。这实质上说的是人,说的是人的一种精神倾向。这种倾向的可怕,倒不完全在于不向光明靠拢,更为严重的是它“狂吠不已”向火、向光明、向温暖“狂吠”。身居寒冷、黑暗之中,却向光明、温暖狂吠,这让我们想到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对先觉先知的声讨和批判,群众不但麻木而且顽固,而且凶残。这是令人恐怖的、荒谬的人生。但这还不够荒谬,更加荒谬的是:

挂在鹿角上的钟停了。

可真是个人化的话语。鹿角上的钟令人想到圣诞老人的雪橇(是鹿拉的),那么,钟为什么挂到鹿角上?这是表示年份的转折吧。钟停了,也就是时间停了。时间停了,就是前面所说的“永远如此”,就是这样荒谬的精神麻木永远不会过去。这太可悲了,因为“生活是一次机会/仅仅一次”,生命是暂短的,可这样的悲剧性麻木,这种先知者的孤独,却是永恒的,没有希望改变的。“谁校对时间/谁就会突然衰老”,也就是说,尽管生活的悲剧不会改变,可时间还是在流逝,而人们都没有感觉。如果“校对时间”,与过去浪费生命进行比对,人就会发现时间过去了,人也变得衰老了。为什么衰老?一是麻木时,不知道,一校对,就发现不知不觉间岁月流逝,就不麻木了。二是对生命白白丧失的震惊。这么可悲,这么可怕,却永远如此。

北岛的这首诗没有标明写作时间,是不是有意揭示这并不是某一个时期孤立的现象?这么难懂的、精英化的、个人化的诗歌,对读者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接受这个挑战的,就要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准,向诗人围拢过去;不接受的,也不要像石头一样“狂吠”起来。你尽可以去享受大众文化、流行歌曲,这也许是对精英诗歌的一种反抗。这是当代诗歌的一种分化,是历史的偶然还是必然,到现在我们也说不清楚,因为这是全世界的事情。全世界的诗歌都有这种分化:一方面通俗歌曲的听众无限多,崇拜歌星成风,“追星族”甚至一见到偶像就晕倒在地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严肃的精英文化,后新潮的诗,读者非常少。我们还需要思考走向精英的文化,这种非常晦涩的诗学,是不是唯一的道路。对此,大家可以讨论。但精英诗歌所取得的成就是不可忽视的。有时,大众的阅读和艺术的创造是不平衡的。从智性深度和艺术语言的突破来说,洛夫在诗歌艺术上的成就高于余光中,但他的读者群、他的知名度远远落在余光中后面。有时候,两位诗人同时出现在公众场合,余光中面前人头攒动,而洛夫面前的人就比较稀少。据舒婷说,洛夫颇为失落。其实大可不必,把余光中和北岛弄到张学友、刘德华等歌星那里去,也会有这样的反差。

当然,北岛的这种追求,也不是没有风险,那就是过人个人化的语言,失去大量的读者,这当然是一种损失,可是这应该是一种必要的代价。但是,这个代价究竟应该有多大,是不是有个限度,我们这一代暂时不能明确回答,也许这须要历史要再过几代人才能取得相对的共识。

2001年5月

 

(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