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证道融三教
(2023-07-14 08:09:03)分类: 指虚鸿蒙 |
前言
张伯端是宋代历史文化名人,道教金丹派南宗的创宗祖师,天台山和合文化的旗手。
在本世纪初,浙江省社科院曾组织专家,遴选出浙江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名人一百位,并为之立传。其中古代五十位,宋代的天台紫阳真人张柏端霍然入列。
张柏端的文化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他融合三教,著《悟真篇》,开创了道教金丹派南宗。
天台山是三教共栖共荣的文化圣地。张伯端是土生土长的天台人。他在天台山三教圆融的氛围中长大,自幼耳闻目染,涉三教经籍,逐步形成了三教和合的思想理念。他在其代表作《悟真篇》的序言中,就明确的高举起“教虽分三,道乃归一”的三教和合大旗。他开创的道教南宗,就是以三教归一为核心教义,在传统道教命功的基础上,融合儒家的“穷理尽性”、“存心养气”,佛教的“顿悟圆通”、“明心见性”,使得道教隐性的心性炼养得以发扬光大,形成了心性修炼(性功)和肉体修炼(命功)和合统一的性命双修丹法,成为引领中国道教修炼由外丹向内丹转化的里程碑式人物,被奉为金丹派南宗的开宗祖师。
“和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天台山是和合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代天台山的儒、释、道三教人士,为了各自教门的完善和发展,都会在修持实践和理论构建中不断地相互学习,圆融三教。如智者大师、司马承祯、寒山子、张伯端、朱熹、济公等等无不如此。他们都在天台山和合文化的形成中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明确打出“三教和合”大旗的,唯有紫阳真人张伯端。也因此,张伯端得到了倡导三教和合的清帝雍正的青睐,被敕封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
张伯端的文化影响力,随着《悟真篇》的流传而逐步增大。千百年来,对《悟真篇》作注者代不乏人,对其思想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对影响其思想形成的人生轨迹却鲜有深究,不能不说是张伯端研究的短板。2006年版孔令宏、韩松涛的《丹经之祖——张伯端传》,首次梳理了张伯端生平,但仍嫌过略,全书文字十之八九还是思想研究。作为南宗祖庭的桐柏宫,就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弥补张伯端生平研究这块短板的责任。
然而,张伯端被奉为“南宗祖师”和获得皇帝封号,都是在他逝后的事情。他在世时的人生道路其实是相当坎坷。他的所作所为始终没有进入官方视野,以致正史无记。有关他的生平事迹,主要散见于后人为他的《悟真篇》作注时写的序言,或者某些地方志书的零星记载中。而且这些记载或者语焉不详,或者真伪难辨,使得“张伯端生平研究”课题难度很大。好在有他亲撰的《悟真篇》传世,其前后两序中透露出不少生平信息,为后人研究他的生平事迹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本课题研究就以正确解读两序为抓手,博引旁征相关史料,并吸收当代学者的研究成果,努力梳理出“以时为经事为纬”的最贴近历史真实的张伯端生平事迹。
前一篇:修道证道法则一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