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 小弟
2009年12月17日
1Y4M19D
非典型性----波妞家学来的词儿,觉得这词儿真好,不能准确定义的,这个词全能概括。
上周六早晨开始发烧,一开始没那么高,38度多的样子。下午体温就飙升,以为是那个让全世界都打喷嚏的流行病,刚好有个朋友的朋友,在前一天因为各种原因,转成重症,离开了。越想越担心,立马抱着去医院。
周末医院也不消停,全是人。号称专家的大夫很轻描淡写,下定义,肯定是甲流,去验血吧。(真是不靠谱的大夫,也不问问我们幼儿急诊过没,
!)一句话,小朋友的指头挨一下,哭的惊天动地。
结果意料之中,这儿高,那儿高,专家说,吊瓶吧,说完开药方。鱼很坚决,不打,回家。
以为像以前,吃几次退烧药,就过去了。挨到周日下午,体温越升越高,水银柱冲破40。有点担心,万一转成重症?想想雨点舅舅的描述,越想越可怕,还是去医院解决问题。
这次不坚持,吊瓶就吊瓶吧,总比舅舅病房里躺着的那些重症强。护士阿姨摸手摸脚,20分钟都没找到血管。雨点同学已经不是哭哭那么简单,简直是大发脾气。----是啊,被4个人摁着,当然会很生气了。
第一针扎脚上,没流血,拔了重来,

----注射室就不能安排个给幼儿打针有经验的?第二针扎手,好歹成功了。完了就留滞留针,免得第二天还得再扎。
很生气的雨点同学,大概认为注射室是个很没安全感的地方,一直不停地大哭,搅得四邻不安。无奈之中,决定去舅舅的办公室哭,周末上班人少,免得注射室里的病号遭殃。
糟糕的第三天。
其实上午温度没那么高了,决定还是再去打针,觉得很简单,反正有滞留针,也不会再疼。没想到滞留针的管子折了,吊瓶不滴,护士姐姐整理一下,整个滞留针的管子全掉出来了(这个也不愿护士姐姐,前一天护士小姐扎针就没搞好)。
舅舅领着去了小儿科病房,请十分专业的护士姐姐帮忙。(不得不说,隔行如隔山,这个儿科护士姐姐也摸手摸脚,没用十分钟,一次搞定)。
又是惊天动地的嚎啕大哭

。
因为温度没那么高,停掉了退烧药,只打了抗病毒的。
雨点同学很舒服的在舅舅值班室里,睡了一大觉。值班室里有床,小人儿,大人都舒服。
欢天喜地的回家,因为舅舅说,要是不再发烧,就拔掉滞留针,不用再来了。把雨点送了姥姥家,说明书同学很放心的去赶火车,鱼想回自己家收拾一下。
刚送走说明书,还没等吃上饭,姥爷来电话,温度又升到39度7。一下子慌了神,不是刚打完针么,莫非有其他的病症?人在慌乱中,各种最糟糕的情况,全都涌向脑袋。慌乱中把已经快到火车站的爹又叫了回来。
一天之内二进宫,雨点同学可算认识舅舅办公室了,一进病房楼就开始哭。
又回舅舅的值班室,这次可能是因为烧的迷糊,雨点同学也就哭了几声就睡着了。
第四天,情况没那么糟,早晨起来没吃退烧药,体温也就38度左右。虽然说明书不在家,还是决定自己一个人抱着去打针(真有勇气啊,错误的决定)。
去的时候是中午,这次滞留针也完好,护士姐姐手脚也麻利,没想到的是,降了温,上午又足足睡了2小时的雨点同学,特有精神。打上针后,不停地又踢又打,吊瓶根本不滴。
正是大家午休时间,被一只生病的小老鼠搅的病房鸡犬不宁,医生们一个一个离开了办公室。小老鼠妈妈无地自容,不知道该怎样说抱歉。
雨点同学赢了,折腾了快一个小时,液体根本没输进去。无奈之下,拔针了(说明书同学,这段是你没经历的,算你躲过了。真不知道你儿子到底随了谁,犟脾气啊~~~~~~。虽然偶喜欢有点个性的小孩儿,@#¥%……,你儿子属于太有个性的那种,俩狮子碰一块儿,你儿子胜出)。
下午又是大睡,睡起来又吃又喝,满地溜达。
。
第五天早晨起来,雨点同学额头,眉毛,前胸后背,四肢,到处分布红疹。爹娘这才意识到,一定不是流感,因为除了高烧,什么症状也没有。
想不明白,是麻疹么?雨点同学已经疫苗过了啊。是幼儿急诊么?不是第一次高烧了,早在7个多月的时候,出过一次幼儿急诊,不过上次急诊,貌似也是非典型性,因为仅仅发烧到38度几而已。
不同的是,第一次出红疹,小米粒一样大,这次像是大米粒,红疹也会随年龄增长?
上网查来的,麻疹会伴有咳嗽和流涕,雨点同学完全没有。觉得应该不是,不过舅舅说他得过2次麻疹,第二次是大学时候(麻疹多见于1-5岁幼童,奇怪的舅舅)。莫非有家族遗传因素?
不能给雨点病症下定义,幼儿急诊第二次,觉得也就是这个还靠谱点,前面还得加个定语,非典型性
。
曾经很自以为是的认为,有那么一点点医学知识,雨点同学一定不会在不应该打吊瓶的时候,白挨几针。没想到,才1岁多点呢,那点所谓的医学知识,完全不好用。雨点舅舅说,儿科,真的不懂。
又自我解嘲的想,那个所谓的儿科专家,也不是没诊断出来么?还有医学博士的波妞娘,不是也说自己没有儿科知识么。想想又有点宽慰。
可怜的雨点,医院医生不靠谱,爹娘不可信,应该相信谁?

很拽的自娱自乐
(爹不在的那天晚上,几乎没睡觉,每小时量体温,用凉毛巾冷敷额头,哼唧的时候抱过来喂水,哭的时候要抱起来不停地走。。。。。。自己一个人搞定这些,以为是甲流,怕传染已经很辛苦的姥姥姥爷。
凌晨的时候最凶险,手测温度,觉得一定超过40度了。没敢用体温计量,怕看到忍不住要叫雨点舅舅一起去医院----大家谁都别想睡觉了。间隔时间不够,就又吃退烧药了,还好,真给面子,没再烧上来。
说明书同学,你要看这段啊,总在最关键的时候缺席,~!@#¥%……&*
)
蔡琴同学将在1月1号开演唱会,本来很坚决的要去看,但是,这次生病后,原本晚上睡觉不闹腾的雨点同学,又开始了自鸣,不忍姥姥姥爷晚上跟着受累,又不舍得放弃,犹豫中......
去年年底----卷卷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