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讲讲] 借景抒情的概念、特点、写法、注意事项
一、借景抒情的概念:
借景抒情,是指让感情依附于景物。通过景物描写,来抒发感情。
二、借景抒情的特点:
借景抒情,表面上看,是写景;但实际上,是在抒情。它是情景交融,浑为一体。它把抽象的感情,通过景物的具体描绘,强烈地表现出来。
三、借景抒情的写法:
借景抒情,有两种不同的写法:
第一种:是把“景”和“情”分开来写。
1、或先写景,后抒情;
2、或先抒情,后写景;
3、或把景和情穿插起来写。
第二种:是把景和情糅合在一起,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这种写法,不必添加任何词语,我们就可以从作者描绘的景物中,看出人物(作者)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感情。
四、运用借景抒情,应注意以下三点:
1、要把景和情巧妙地结合起来,互相发挥,和谐一致。
要写出最能表现某种情的景物,做到情景一致。即,景和情不能互不相干或矛盾。如,抒发热爱绚丽多彩、充满丰收景象的秋天的情怀——就不能选取秃枝、枯叶、断茎来描写。
2、要把景物写具体。要抓住景物最能触发人的某种情感的特点来写,才能使情景更好地结合起来。
3、借景抒情不仅要写好景,关键要看抒情怎么样。因为“情”是目的;“景”是手段和条件。情要从景中引发,与景的特征相联。这样的情才真、才充分,才具体、感人。也只的这样,才能为读者所理解、接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读文章]《牵牛花》、《菜园小记》{学方法}借景抒情
[读读]下面两篇例文,学学“借景抒情”写作方法。
【例文】1、卟圣陶的《牵牛花》中写到:
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之上。
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评评}
卟圣陶的这段文字,是采用先写景,后抒情的方法。先极力描写绿色藤蔓“回旋向上”,一夜便“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的努力向上的功夫;接着便在抒情中赞颂它的顽强生长,从而达到了歌颂生的抒情效果。
◎《牵牛花》【原文附后】
【例文】2、吴伯箫的《菜园小记》中写到:
我们种的那块菜地里,韭菜以外,有葱、蒜,有白菜、萝卜,还有黄瓜、茄子、辣椒、西红柿,等等。农谚说:"谷雨前后,栽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菜。"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昨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特别是夏末秋初,你看吧:青的萝卜,紫的茄子,红的辣椒,又红又黄的西红柿,真是五彩斑斓,耀眼争光。
{评评}
吴伯箫的这段文字,不必添加任何词语,就可以从这些景物中,自然感到作者当年延安生活的感情。从字里行间就听到了作者唱出的对于延安精神发自肺腑的赞歌。
借景抒情,只有把景和情恰当地结合起来,才能互相发挥,和谐一致。
{欣赏}卟圣陶的《牵牛花》(原文)
手种牵牛花,接连有三四年了。水门汀地没法下种,种在十来个瓦盆里。泥是今年又明年反复用着的,无从取得新的泥来加入,曾与铁路轨道旁种地的那个北方人商量,愿出钱向他买一点儿,他不肯。
从城隍庙的花店里买了一包过磷酸骨粉,搀和在每一盆泥里,这算代替了新泥。
瓦盆排列在墙脚,从墙头垂下十条麻线,每两条距离七八寸,让牵牛的藤蔓缠绕上去。这是今年的新计划,往年是把瓦盆摆在三尺光景高的木架子上的。这样,藤蔓很容易爬到了墙头;随后长出来的互相纠缠着,因自身的重量倒垂下来,但末梢的嫩条便又蛇头一般仰起,向上伸,与别组的嫩条纠缠,待不胜重量时重演那老把戏;因此墙头往往堆积着繁密的叶和花,与墙腰的部分不相称。今年从墙脚爬起,沿墙多了三尺光景的路程,或者会好一点儿;而且,这就将有一垛完全是叶和花的墙。
藤蔓从两瓣子叶中间引伸出来以后,不到一个月功夫,爬得最快的几株将要齐墙头了,每一个叶柄处生一个花蕾,像谷粒那么大,便转黄萎去。据几年来的经验,知道起头的一批花蕾是开不出来的;到后来发育更见旺盛,新的叶蔓比近根部的肥大,那时的花蕾才开得成。
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这自然是过磷酸骨粉的功效。他日花开,可以推知将比往年的盛大。
但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早上才起,工毕回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有时认着墙上斑剥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外,明晨竟爬到了斑剥痕之上;好努力的一夜功夫!“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渐渐地,浑忘意想,复何言说,只呆对着这一墙绿叶。
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
刊于《北斗》创刊号(1931年9月20日),署名叶圣陶;1981年11月18日修改。
![读文章]《牵牛花》、《菜园小记》·{学方法}借景抒 读文章]《牵牛花》、《菜园小记》·{学方法}借景抒](//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