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直接抒情】概念、特点 、部位、做法 
一、什么叫直接抒情呢?
直接抒情,
也叫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法,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抒情方法。
直接抒情,是直接、明朗地抒发感情。常常是作者,或文中人物,不借助任何外物,不借助别的手段——不结合叙述、描写等表现方法,而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诉肺腑、直剥胸臆,直接地表白自己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
也有的说,它是在文章中,将喜怒哀乐的感情用文字表达出来。是在叙述、描写过程中,作者把心中的感情、激情,用感情色彩比较浓重的语言,倾吐出来。
二、直接抒情的特点:
1、不用“附着物”,而是思想感情的直接宣泄;
2、不讲含蓄委婉, 而是思想感情的袒露;
3、它直陈肺腑,发自内心;
4、它有极强的感染力、爆发性:
或像高山大海,波澜壮阔,气势酣畅,遒劲感人;
或像火山喷发,宣泄奔腾,感情浓烈,撼人心魄;
或像潺潺溪水,脉脉流淌,清静幽雅,沁人心田。

三、直接抒情的做法:
1、直接抒情法的关键是“情”。一定要发自内心,让人感受到“情”之真挚、强烈。切忌虚情假意,无病呻吟。
2、直接抒情法,常在抒情主人公感情炽烈时运用。往往语句短促,节奏紧迫,有不可遏止之势。
3、直接抒情,作者在文章中,无所假借的地直接抒发不可遏制的激动感情(直抒胸臆),多用一些带有感叹词语的句式(啊、呀、呜呼等)来表示。
4、直接抒情,它往往用在行文中,感情发展的高潮,作者激越奔放的感情,难以抑制的时候。它常常与间接抒情结合运用。
四、直接抒情的部位:
直接抒情,在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均有。但它在文中的位置不同,所以,功能也不同。
直接抒情的位置有三种:
1、在文章的开头。
(在具体叙述之前)
2、在文章的中间部分。(在具体描写之中)
3、在文章的结尾部分。(在具体叙述之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