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 二、什么是立意?
◎立意的概念

何谓“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也叫“中心意思”,或称“主题”,简称“中心”。
“意”,乃是文章之主旨,它是文章的灵魂。
意,确立的如何,对文章全局起很大作用。
写文章,必须得有一个与题目相符的中心。
这个中心不仅是文章的灵魂,同时也是材料的统帅。
到底什么是中心呢?
所谓“中心”,就是作者通过写人、记事、状物、抒情等,他所要表达的对生活的一定的看法(即文章要说明的问题,或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写作目的。这,就是“中心”。
文章的中心,应贯穿文章的始终,贯穿在对具体材料的叙述、描写、议论之中。
不论写什么样的文章,
未动笔之前,都得先考虑一下:要写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思想,这个关键性的的一环,古代作家称之为“立意”。这个“立意”的重要性,元人程瑞礼说
:“作文,以意为将军,转换开阁,如行军之必由将军号令。”
写一篇文章,在下笔之前,先“立”好了“意”,有了“主脑”,就像部队有了“将军”,才能有领导地“转换开阁”,发挥其战斗力。因此,
古代文人就强调“意在笔先”。
有了这个“意”,就可以考虑全篇如何开头、叙写、过渡、结尾;主体中的主、次,详、略,疏、密,前呼、后应等。
你知道鲁迅先生是怎样“立意”的吗?
据许广平说:鲁迅先生“写350字的短评,也不是摊开纸就动手。那张躺椅,是他构思的所在,那早晚饭前饭后的休息,就是他一语不发,在躺椅上先把所要写的大纲起腹稿的时候。”
许广平在《鲁迅先生怎样对待写作和编辑工作》一文中,又说:“写一篇稿件以前,常常有一个很长时期,有时候遇见朋友,他就会谈起来,说他看到了什么材料,想写个什么东西,有时候也不讲,静静地读书,默默地思索,或者暗自打腹稿。”可见,
鲁迅在写作前的立意是多么严肃认真。
不立意,挥笔成文,就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现在,对“立意”的解译:
立意就是指作者在动笔之前,将文章或作品内容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所要揭示的生活真理确定下来。立意,也叫中心思想、主题、主旨,它是文章的“纲”。
这就应该明确:“立意”、“主题”,是一回事儿,只不过是表述方法不一样,就像是一个人,有两个称呼一样。
不过,细究起来,:“立意”和“主题”,还是略有区别的:“立意”重点在:“立”;而“主题”的重点是如何表现.
因此,我要把“立意”和“主题”分开来讲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