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景物描写(2)】(212)、寓情于景

(2014-10-17 09:36:52)
标签:

情感

 景物描写·(2)(212)交融

   一、正确理解交融

    首先,要弄清“”与“”的关系。

   1、什么是“寓交融”?

  交融,就是借助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描写,曲折地抒发自已的思想 感情

    2、要知道,景物描写,不单是实录景物。

    而总是或浓或淡地。一切喜、怒、哀、乐,爱、憎,都可以借助景物反映出来。

   要明白,,不仅是客观事物的再现,更主要的是作者心灵的外现。

    3、“”与“”的关系

    是外在的,是内在的。

   生,产生的的基础;无便无,的产生物。

    4、但是,不管是借助景物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总是为主的,总是为辅的。

    统帅着

    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使景物富有时代的色彩和强烈的思想性。

   

    二、怎样“寓”?   
   1、为啥要用

    因为,感情,是一种不好把握、不好描写的东西。

    忧愁、喜悦……没有什么形状、重量、长度、大小。所以,人们便拐一个弯,用描写景物的方法,来抒发感情。

   2、古人怎办的?

   古人曰:“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

   “故诗无意象(即景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清·刘熙载:《艺概》)

          ——这就有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之法。

   3、“”相辅相成,水可分离。

   一切写景,都是为了抒情。景物中渗透着作者的喜怒哀乐、情趣爱好。

   ”和 “”,有相互依存的一致性

   ”和 “”,是相得益彰的,是客观世界和作者主观感情的高度统一体

 

    三、怎样让“”在“”中体现

(一)、在写时,要灌注自已的情感:

   1、或寓“”于 “”;

   2、或“借”(由物引起的感受);

   3、或某种情绪自然地融合的描写之中;

   4、或“融于”(让“”于描写的字里行间),溶于每项个字句之中。

总之,“一切景物语”,写为抒(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游记,不能纯然式的写,要融入已的感情。要做到“中有我”,“中见”。以我之,去消融、点化所写之景。感情,使平淡化为雄奇;使单调化为瑰丽。

四、”在“”中体现:[荟萃]三、“情”在“景”中体现(下) <wbr><wbr><wbr>“寓情于景” <wbr><wbr><wbr>种种

 

    客观的,融入作者主观的,就具有了生命力;若融入哲理,便耐人寻味。

    ,景交融,多种多样:

    1、 有时,同一景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

    如对“秋景”:

    古人——秋。欧阳修就写出了《赋》,秋景肃钉悲凉;

    今人——秋。峻青的《赋》中,秋胜于春,一派金黄,充满丰收之喜悦。

    本人——秋(因为小时候,尽享秋天的快乐),如余之博文:

《秋之》、《赞“秋”》。

    2、   有的是,借美好的事物,抒发欢乐之。如,林海、草原。

    3、    有的是,借凄凉的景物,抒发发悲哀之

如《小音乐家楊科》中的“白桦树哗哗地响,在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为其鸣不平。

又如,小英雄雨来》中“河水打着漩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表示对雨来的哀悼。

    4、   有的是,借喜,写哀

   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照猫画虎在她的小小的尸体上。”

    5、有时,相应;

    6、有时,不一,相反相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