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议论文的基本体式 (二)、引申性议论文的概念、重点
1、引申性议论文的概念:
引申性议论文是指从一事物出发,抓住一点,生发开去,引出议论,得出结论的议论文。
引申性议论文,也可称之为狭义的“读后感”。
2、引申性议论文的与评述性议论文的区别:
二者是不相同的。
评论:
重点是对特定事物的分析、评价,指明优劣得失,分析前因后果,总结经验教训,表明自已或支持,或反对,或赞美,或贬抑的态度。
引申性议论文:
它主要不是对特定对象的分析、评价;而只是把材料作为一个引子,借题发挥,“引申”出来某种道理,某种规律,某种主张,再联系实际,展开论述。
其重点在“联系实际”。它不是通过 “评价”指导实践;而是通过“引申”启发读者。
3、如何写好引申性议论文?
写引申性议论文,在体式方面,关键是要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具体来说有三点:
第一,确立好所读材料在文中的地位。
所读材料,首先是“引子”,它是引发出文章论点的依据;同时,它又是一个特殊的论据,它是用来证明论点的“第一”论据。
因此,在文章中必把所读材料交待清楚。(有人却不注意这一点:不交代或交代不清,使自已的论点失去了依托,同时失去了一个重要论据。)
第二,掌握交代所读材料的技巧。
对原材料不管详略,最好都不要“照抄”,而要根据自已论点的需要,选择、调整,使它和自已的“感想”对口、衔接。材料复述完了,“感想”应能水到渠成地引发出来。
第三,要对所读材料进行照应。
材料既是“引子”,又是“特殊”论据,在整个论证过程中,要“时时”提到它,至少在结尾时要回应一回。
如果把材料只作“引子”,到终篇不再提及,就会给人一种文气隔断之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