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言“三美”:(一)、声音美
1、“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人们能利用语言之音节(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以声传情,使表达的意义,更为鲜明突出,讲究韵律的文章,读起来顺口入耳。
2、汉语音节,
讲究齐匀称。
一般是单音节和单音节、多音节和多音节结合;或者有节奏地交叉运用单音节或多音节。
音节若能配合得好,就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力或节奏;也有助于内容之表达。
3、音节搭配实例。
试比较一下面的两句话:
(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事实胜于雄辩, 水落自然石出。
假如把第1句的后半句“水落石出”——改为“水落自然石出”;
把第2句的后半句“水落自然石出”
——改为;“水落石出”。意义上没有什么变化,但从上下文着眼,音节不对称,读起来很拗口、又剌耳。
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两个对偶句,语法要对称。
4、声调的抑扬顿挫。
每一个音节,都有声、韵、调。
声是声母,韵是韵母。利用双声(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叠韵(两个音节的韵母相同)能形成语言的回环美。
调是声调,又可形成语言的抑扬美。
声调,就是语音的升降变化。不同声调的变化,就能产生抑扬顿挫的声音美。
汉语的声调,有四声:古汉语:是平、上、去、入四声;
现代汉语:是阴、阳、上、去、四声。
5、古人编的四声“口诀”:
◎平声哀而安,上声历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
(《元和韵谱》)
○平声平道莫低昂,
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
入声短促急收藏。
(《明·释真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