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连续剧《乔家的儿女》观后感
(2021-09-02 13:58:01)
标签:
电视连续剧《乔家的儿 |
分类: 生活 |
电视连续剧《乔家的儿女》观后感
从1977到2008年的三十年,是中国社会从封闭转向开放、从单纯走向多元、从贫穷逐渐富裕的发展最为迅捷的时代。对这一时期的记录与解读,如果以一个从刚刚具有自我独立意识的少年儿童到成熟干练的中年人的成长过程来典型地浓缩描述,虽不能具有史诗般的全景效应,但无疑也是一个独特的切入视角;在个体与具象的展示叙述中,如果发挥出较好的文学功力,那么以小见大、窥豹一斑的艺术感染力更能表现得生动而深刻。《乔家的儿女》一书,正是采用了这样的文学手法、并达到了这样的艺术效果的一部难得的好作品。
在《乔家的儿女》中,看不到轰轰烈烈的变革,看不到惊天动地的伟业,看不到出人意料的奇迹;所能看到的,是主人公乔一成及其身边的人辛酸困苦的日子,一地鸡毛的生活,艰难顽强的成长。而伴随这一切这一过程的,是几乎悄无声息却又无处不在的世道的变迁,是自始至终充斥于主人公身上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且又愈来愈鲜明的“责任”意识。特殊的世道是主人公“责任”体现的场景与环境,强烈的责任方式和效果也无处不表露着世道的特征与轨迹。但就二者而言,乔一成的“责任”特色是他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的标志性印记,其中像是更隐藏了作者所欲表达意念的许许多多的密码——我们姑且称其为“责任”密码吧——那么解读这些密码,便是更深一层理解作品意蕴的有效方法。
“责任”是一种自然密码。乔一成12岁时失去了母亲,那时他不过是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后三十多年艰辛的人生岁月中,他最怀念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偏爱,以及母亲对儿女的呵护,终日为家庭的操劳。对长子的偏爱在中国社会里是一种传统,这种传统即使在帝王贵胄之家亦然。何以有此传统我们暂且不论,但从乔一成在母亲去世后担当起整个家庭的重任,甚至超乎想象地承担了三十载照顾弟妹的职责这个事实而言,母亲的偏爱是有其良苦用心的,也最终产生了巨大的效用。这样说,并不是说乔一成的母亲有先见之明过人之处从而虑事在先,而是说对于厚爱嫡长这一现象这一传统,是人类社会传承和寄托“责任”的一种自然而然的、天生的一种遗传密码,作者有意无意地通过作品表明,这种遗传密码是宝贵的基因财富,它的土壤是血脉亲情,它的阳光是慈爱感化。
“责任”是一种环境密码。如果乔祖望是一位称职的父亲,那么乔一成的角色也不过就是他的一个单纯的长子罢了,“责任”的重担是不会过早地由儿子来承担的。如果那样的话,乔一成也就失去了诠释“责任”密码的前提,没有了证明“责任”的环境。这样的故事架构,决不是一个文学技巧问题那么简单,想想当时的社会背景,也许我们对这一密码的解读会不再那么忽略、遗憾或困惑。
“责任”是一种社会密码。《乔家的儿女》中,运用了很多符号性的元素,如歌曲、口号、语录、事件等,甚至自开篇至结尾直接使用了明确的纪年,这样的手法在于着重标示作品的纪实特征,提示读者从对史实的追忆中,引起对艺术真实的认可和共鸣。以乔一成四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从初谙人世到老成处世,其前十几岁的茫然无知的小儿时节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1977年,正是中国当代历史进入反省与转变的关键时刻,改革开放的巨轮即将艰难并义无反顾地启航。其后的三十年,便别无选择地经历了激情跃进和历练成熟的时期。无论作者是否有此主观的意图或创作的设计,在乔一成的身上,还有齐唯民、乔二强们的身上,无不刻上了这样的深深的印记。“责任”在乔一成的肩上,这一沉甸甸的“责任”也把乔一成浓缩成为了一个可以解读那个特定时代的密码。
“责任”是一种价值密码。不同的价值观便会产生不同的“责任”感。没有“责任”内容的价值观是不存在的。“责任”意识或说价值意识的大小与取向,表现为人物的言语特征和行为方式。乔一成的“责任”是由母亲那里自然传承而来,并得到了父亲所提供的特定环境而强化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付出”,而他的弟妹们的“责任”在于“成长”。我们特别不能忽视的是,作为一种价值符号的常征和项南方,甚至还有宋青谷,他们的“责任”也有传承家族荣耀与尊贵的内涵,但他们都在尝试新的方式和路径,其中也有成功的例子,如常征与齐唯民的结合。但项南方与乔一成却踟蹰不前;不过以宋青谷所预见:二者并没有真正结束。怎么会结束呢,不同的“责任”背负,在相同的时空里边,总会出现并且必须要有能够共担的同盟者,激荡变革的岁月里,隔膜和等级犹如春日来临时的冰雪那样容易消融。作者所隐含的这一价值密码,恐怕更多的是正在讽喻着当今的社会现状。
一部影视受到观众广泛好评,一定要有其深刻的思想性,独特的艺术性和浓郁的故事性。故事性是其关键所在。如若一味地追求可观性,则又会陷入媚俗和肤浅的沼泽。那么,在故事的背后,更深层面上,恰当地隐含或是潜藏作者所无法明言的意图,或是由读者从字里行间能够领悟出不同的意蕴,也是体现影视作品水准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志。以“责任”为线索的一系列密码般的深刻内涵的存在可以证明,《乔家的儿女》是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不知是否赞同本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