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
这样的教育真的有效吗?
“老师,李**又被开除了。”周末休息时,高二的一个孩子在QQ上给我留言。前几天还听说,另一个学生也被开除了,原因是触碰了高中的“高压线”:打架、带手机、谈恋爱。孩子们告诉我,谁触了这些“高压线”,必被开除无疑!
在学校里,打架、带手机、谈恋爱,除了影响自己的学习,还会影响整个学校的风气,采取一定的教育措施,当然无可厚非。但如果仅用开除这一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换取教育效果,未免太不负责任了。
谈到这里,笔者想到了最近一直很火的电影《夏洛特烦恼》。作为教师,从教育者的视角观看这部电影,没看完就有一种感觉:是谁在调侃学校教育?我们需要反思什么?
高中生正值十六七岁,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在学校的高压政策下,这种青春萌动,本来已经受到了严重地压抑。当孩子们看到夏洛在课堂上的那些表现,正如打了强心剂,他们很可能会想,管他呢,爱就爱了,想爱就要表达,虽不能像夏洛那样在课堂上强吻同桌的女孩,但暗地里和心爱的女孩见个面,说个悄悄话总可以吧。然而,这些小动作都逃不过老师的“放大镜”,遇上就会被惩罚,严重者甚至会被开除。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当看到一个个真实的学生时,教育才刚刚奏效。真实的学生是什么样子?难道只会埋头书山题海?难道只能薄情寡欲?那不是真实学生的样子。孩子们正处在青春萌动时期,学校老师不但不能扼杀孩子们接触异性的美好愿望,相反应该创造机会,让这些青春的爱的萌芽在光天化日之下享受到阳光雨露,正常萌发。
详情 ↓
PS:教育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不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破坏学生的成长规律。高中学生的学习任务很重,学习是最主要和最关键的,但我们首先不要忘记他们在作为一个学生之前他们是人,一个个青春期的孩子,那么我们就要接纳他们在这个阶段应有的叛逆。学校和家长的高压或许能够压抑住一些孩子的行为,但是也使这些孩子的情绪压抑了,情绪得不到正常的释放,积压在心里,必定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更有一些学生在高压之下,反而更加叛逆,一发不可收拾。
后一篇:人生的格局决定你的成功之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