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女童,建立家庭性教育与性监护意识
(2014-11-07 14:47:57)
标签:
情感心理性教育 |
分类: 女性研究 |
论文摘要:
女童受性侵害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处于非常隐蔽的状态。中国家长性监护的意识差,没有对幼童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在遭遇性侵时,有些年龄小的女孩很懵懂,无法确认这种行为的性质,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喜欢和亲呢,但是好像又不太正常,不知道应该反抗还是应该接受,反复受到侵害。有些特别缺乏父母之爱的孩子并不反感身体敏感部位被抚摸这样的身体接触,等到懂事以后才知道这是性侵害,于是觉得自己很傻,觉得自己很恶心,觉得性也很恶心。有些人在心理层面形成了严重的性阻抗,甚至婚后无法过夫妻的性生活,造成婚姻的悲剧。也有些懂事的孩子遭遇性侵害时,因为受到恐吓,不敢求助。
中国年轻一代的家长意识到需要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苦于找不到教材,无从入手,面对孩子的性问题总是尴尬的支支吾吾。一方面主流文化对性教育话题回避,孩子很少能够得到正面清晰的性教育,另一方面网络色情泛滥成灾,不健康的性信息毒害青少年,造成青少年性意识和两性关系的混乱。
中国亟需完善对孩子性教育,尤其需要帮助家长建立家庭性教育和性监护的意识。
关键词:女童、性教育、性监护
我从事心理咨询已经有20多年了,在最近5年的心理咨询中,我接到过十几个女性童年受到性侵害的案例,她们找我咨询都是因为童年性侵的遭遇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阻碍她们的恋爱和婚姻。在这些案例中我发现,在遭遇性侵时,有些年龄小的女孩很懵懂,无法确认这种行为的性质,只是觉得这是一种喜欢和亲呢,但是好像又不太正常,不知道应该反抗还是应该接受,反复受到侵害。有些特别缺乏父母之爱的孩子并不反感身体敏感部位被抚摸这样的身体接触,等到懂事以后才知道这是性侵害,于是觉得自己很傻,就一直问自己为什么会这么傻,为什么会接受引诱,为什么不反抗,然后觉得自己很恶心,觉得性也很恶心。有些人在心理层面形成了严重的性阻抗,甚至婚后无法过夫妻的性生活,造成婚姻的悲剧。也有些女孩父母不在身边,受到亲属的性侵不知道向谁求助,恐惧中一再受害,父母来了也不敢告诉,怕引起亲人间的严重冲突。她们一方面怪罪父母的监护不力,一方面又觉得父母不知道真相无法负责,互相矛盾的想法引起严重的心理冲突,耗掉了心理能量,走不出受害者的角色,内心充满怨恨又不知道向谁表达。有些遭到亲生父亲的性骚扰,向母亲求助时表达得很隐晦,母亲并不理解;也有些女孩向母亲求助时,母亲回避,或者解释成是喜欢的行为不是性侵行为,让她们倍感困惑。无助、沮丧、绝望、自卑的情绪一直延续到成年也无法摆脱。
大多数女孩遭遇性侵害时有些因为不懂,有些因为受到恐吓,都不会及时告诉父母。中国很多父母也没有对孩子性监护的意识。媒体曾报道一个小学班主任性侵了班级十多名女童,有些家长都看到自己女儿内裤上的精斑,因为没有性监护的意识,还以为是孩子吃了上火的东西。所以中国家长亟需补上家庭性教育的课,建立性监护的意识。人生最初的性观念是在家庭早期社会化过程中无意识完成的,家长对性事件的议论,使用的语言,态度和阻止孩子性话题,都会传递性观念。性能量是一种特别的生命能量,它是一种创造的能量,有激情、有创造性的人性能量都很充沛。性也是婚姻中的潜藏动力,直接影响婚姻的质量。所以童年得到良好的性教育,一生都会受益。家长应该在孩子每一个关键年龄段传递正确的性观念,给予正确的性教育,让孩子在健康的性环境中成长。
孩子的性教育什么时候开始?也许很多人以为孩子性成熟才需要进行性教育,这是极其错误的理解。性教育第一关键年龄是2岁左右,2岁的性教育重点是建立孩子的身体界限,在孩子开口说话时就告知,哪里是身体的敏感部位,任何人都不能有意识的触摸,只要有人触摸就报告父母,尤其是报告母亲,因为有时父亲也会骚扰女儿的。让孩子从小就建立性保护意识,在遭遇性侵害就会非常清楚,明确地反抗。
第二个性教育的关键年龄是4岁左右,4左右岁是儿童性社会化的关键年龄,弗洛伊德称为“性器期”,孩子开始发现不同性别拥有不同的“性器”,并且对自己的“性器”很有兴趣,喜欢抚摸玩弄自己的“性器”,人其实是在这个年龄段初次品尝了“自慰”的快乐。儿童还会互相观看“性器”,有些特别的“性游戏”。儿童“性器期”的自慰行为与成人的自慰行为有本质的区别,它只是一种对自己身体的探索,没有成人性行为的意识和意义,很多家长把它视为下流行为加以制止,导致孩子成年后产生性的罪恶感。“性游戏”是儿童性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活动,孩子很纯洁,没有色情意识,家长不要把自己的色情意识投射到孩子身上。6岁左右,儿童的快感不再通过躯体的某一部位,而是转向外部,自慰行为和“性游戏”自然结束,直到性成熟,人会自然重拾自慰,这个时候追求的才是性快感,才有色情的意义。
4岁左右也是性别认同的关键年龄,儿童意识到性别的差异,学着把自己归于某个性别。这个年龄段,家长不要把孩子装扮成另一性别,阻碍孩子的性别认同。
4岁左右的儿童对“孩子是从哪里来的”问题特别有兴趣,我们小时候都被告知是垃圾桶里捡来的。我们的文化历来回避这个问题,因为这个问题会涉及到性。有个家长试图给孩子一个科学的答案,回答孩子说:宝宝是从哪里来的?是爸爸的精子遇到妈妈的卵子,宝宝就出来了。孩子继续问:爸爸的精子怎么会遇到妈妈的卵子,是它自己飞过去的吗?问得家长瞠目结舌,败下阵来。
四岁的性教育不讲科学、不讲性行为,四岁是浪漫爱情教育的关键时刻,应该用童话般的语言回答孩子是从哪里来的,重点:
1、强调父母相亲相爱
从小灌输给孩子爱情神圣和浪漫的观念,了解爱情和幸福的联系,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爱情理想的种子。现在年轻人缺乏爱情理想,和从小缺乏爱情教育有关。中国的孩子很少有机会看到父母相亲相爱的行为,却经常看到父母争吵打架。长大后我们才理解父母的感情。
2、强调结婚
因为父母相亲相爱,无法分离,想生活在一起,所以就要结婚。孩子会从亲友的婚礼上知道,结婚需要一个热闹的仪式。不强调结婚环节,会让孩子误以为只要喜欢异性,孩子就自然来了,造成异性恐惧症。
3、强调被祝福
父母结婚就会有天使来祝福,孩子就是给父母送祝福的天使,所以所有的孩子都爱父母,所有的父母也爱孩子。让孩子有天使的感觉,就会使孩子产生被爱、被珍惜的感觉,奠定一生的安全感。
4岁的性教育重点是再次强调身体的界限,4岁的孩子开始有可能遭遇性侵害,家长应该有性监护的意识。男孩和女孩都有可能遭遇性侵害,而对女孩的性侵害更为普遍。童年性侵害大多来自熟人:亲属、邻居、老师等,大多发生在最安全的地方:自己家、亲属家、邻居家、学校等。家长要留意孩子周围的不安全因素,留意女孩的内裤,发现异常要询问。孩子受到恐吓也许不敢报告家长,但是询问是很容易问出来的。
孩子一旦遭遇性侵害,家长一定要谨慎处理,控制好情绪,不要增加孩子的恐惧感。我在心理咨询中发现,很多人在童年遭遇性侵害时不懂事,心理上并没有形成创伤感,是成年后对性侵害的认识才形成心理的创伤,尤其是看到别人的家长在孩子遭遇性侵害时激烈而绝望的表现,呼天抢地的嚎哭,指责罪犯毁了孩子的一生,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非常极端地看待性侵害,觉得自己的一生也被毁了,再也无法从绝望中走出来,有些人会因此患上抑郁症。童年遭遇性侵害会有后遗症:有些人自暴自弃,有些人乱性,有些人产生异性恐惧和性恐惧。所以性侵害是一种对人生影响久远的身心伤害。孩子一旦遭遇性侵害,必须进行心理咨询。
第三个性教育的关键年龄是青春期,重点是两性关系教育和避孕方法传授。这两个重点对中国的家长都非常挑战。随着性成熟,青少年对异性产生爱慕是很自然的,中国很多家长热衷于预防孩子的早恋,严格限制孩子的异性交往,这根本无法浇灭已经熊熊燃烧起来的青春火焰,孩子一旦恋爱上了,就转入地下,意外怀孕了也不敢向家长求助,家长完全无法指导孩子的异性交往。那些开放的,能和孩子平等讨论的家长才能真正指导青春期孩子的异性交往。
西方的青春期避孕教育很直接,给孩子发安全套,在模具上直接操作,实实在在的学会避孕技术。这在很多中国家长看来像是一种教唆行为,很难接受。现代社会婚前性行为已经非常普遍,而且不断向低龄化发展,很多人第一次发生性行为时完全没有避孕知识,或者陷入避孕尴尬,尤其是青少年的性行为大多是一时冲动,并没有事先计划,西方的青少年可以很自然地从书包里拿出学校发的安全套避孕,中国的青少年要拿得出安全套的话绝对被视为流氓行为。医院做人流手术的50%以上是未婚的女孩,有一部分是青少年。很多女孩把人流当做避孕的方法,反复人流对女性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有些女性婚前多次人流,婚后失去生育能力,吃尽苦头接受各种高科技治疗依然无效。有些女性婚前反复人流,身心疲惫,婚后恐惧性生活,陷入性冷谈,严重影响夫妻关系。在中国人群中做家庭系统排列的,经常会出现被人流的孩子依然在影响夫妻的关系,让女性心灵倍受煎熬。我们的文化把人流看的太轻描淡写,青春期没有人告诉女孩人流的伤害后果,等亲身经历已经来不及了。
所以青春期的性教育特别挑战家长,现代社会性观念已经开放,西方社会经历过性解放运动,我们正在经历性混乱,两性关系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处理不当,对女性造成的伤害更严重。一方面主流文化对性教育话题回避,孩子很少能够得到正面清晰的性教育,另一方面网络色情泛滥成灾,娱乐场所也没有对青少年特别的保护性限制,未成年人常常受到成年人的性诱惑,造成青少年性意识和两性关系的混乱。我们如何在复杂的现代社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性环境?如何保护青少年免遭成人的性干扰和性侵害?家长要深思,社会要深思。
现在一代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家长已经具有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的意识,尤其是家有女儿的,面对社会上的性混乱非常焦虑,渴望得到这方面的指导,但是他们不知道到哪里去获得这样的指导。目前,社会上有些民间机构在提供这方面的指导,妇联也有些项目是致力于女童性保护的。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制定符合不同年龄的家庭性教育的读本,利用各种社会平台,媒体、网络、各种教育资源,对家长进行宣传和教育,帮助家长建立性监护的意识。还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把性教育纳入学校的基本教育中,分年龄,分内容,进行恰如其分的性教育,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保护意识。同时根据不同年龄的家长进行切合实际的家庭性教育指导,让全社会都来关注孩子的性健康,尤其关注女童的性环境,让孩子在安全的环境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