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境变了心态就需要调整(一)

标签:
家政培训涉外家政神经质杂谈 |
分类: 心理咨询 |
http://1874.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0/6/28/11/14/12a2fd2c692g215.jpg个案
啸鸣是在45岁时领教了什么叫商场如战场,一个好企业可以在一夜之间倒闭。他们的企业因为很红火,便被要求去拯救另一个濒临破产的企业,两家合并,仅仅两年,他们就资不抵债,宣布破产。下岗时,啸鸣恍惚如梦,几次去单位,看见人去楼空,狼籍一片的厂房,才有了一些真实感。所有的人都下岗,没有任何选择;企业破产,连个理论的地方也没有。啸鸣窝着一肚子气无处发泄,那段日子正是难熬。等到终于平静下来以后,她开始四出找工作,托熟人开口都很难,啸鸣要面子,开不了这个口,她就独自到有关机构去咨询,她打听到劳动局有各种下岗人员的免费培训,于是她就参加了再就业培训。她几乎成了培训专业户,从服装裁剪到点心制作什么都学,她总是挑那些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项目培训。当她拿着一叠证书到正规单位去应聘时,才发现这些证书在她的年龄面前几乎是一纸空文;而到非正规的私人企业去做,她又竞争不过外来妹。
在参加培训时,她发现象她那样有大专文凭的下岗妇女并不多,在培训过程中,她学得很快,各方面的素质明显比一般的下岗妇女要高一些,看到自己整天与那些只有初中文凭的下岗妇女混在一起,心里常常感觉很凄凉。她的大专文凭在就业竞争中帮不了她多少忙,啸鸣感到她简直走投无路。眼看儿子就要高中毕业,上大学的费用一年比一年贵,她最后不得不咬咬牙,报名参加了家政培训。她很早就知道社会上下岗妇女的家政培训很热闹,就业的机会也很多。但是她觉得自己沦落到做佣人,实在无法接受,所以她从来不考虑参加家政培训。现在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为了儿子她只能委曲地低下头,忍着屈辱打算到人家家里做佣人去。
培训时,她发现很多下岗妇女能够接受干家政,因为干家政没有年龄歧视,很多活是中年妇女很拿手的,时间上比较灵活,虽然人辛苦一点,但是收入比干其他的工作要高,现在社会上对家政服务员的观念也比以前开放,培训时老师也要求学员把家政作为一项普通的职业,只是工作地点在别人的家里而已,这项劳动同样是有尊严的。在这样的氛围里,啸鸣对这个职业的屈辱感减少了一点,这种氛围对她来说也有了几分亲切感。培训结束时,她很留恋,她害怕出去后,对这个职业又会失去信心。
她得到的第一份家政工作是培训机构介绍的,她的客户是一个生意人家庭,凑巧的是女主人的经历与啸鸣很相同,也是到农场去了五年,她是顶替父亲回来的。后来企业不景气,她就下岗了,她的丈夫生意做得很好,家里很有钱,她就在家里吃吃玩玩。
第一天上班,啸鸣打扫卫生找不到拖把,女主人说他们家没有拖把,地板用拖把擦不干净,必须趴在地上擦。啸鸣听了目瞪口呆,两层楼的大房子,趴在地上擦地板怎么吃得消?培训时听说过有些家庭要求家政员趴在地上擦地板,她那时不相信,以为是那些下岗妇女夸张的,现在才知道那是真的。看她楞在那里,女主人有些不悦地说,我们家的地板都是这么擦的,如果你干不了,我可以让别人来干。那一刻啸鸣真的感到屈辱,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啸鸣含着泪一边擦地板,一边心理愤愤不平:大家都是人,凭什么她坐在那里指手划脚什么都不用干,我却要趴在地上干活,还要看她的脸色?都是下岗妇女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她忍声吞气干了三天,再也干不下去了。
啸鸣在家呆了一个星期,有些心平气和了,觉得自己与女主人去比较确实也有些可笑,现在想来,也觉得自己不象当时那么有道理了,于是她说服自己下次一定要想开些,做家政就是要忍,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啸鸣收到了培训机构涉外家政的培训通知,很高兴,听说在外国人家里干家政工资很高,外国人家里的家用电器很先进,干活不是很累。啸鸣赶紧去报名参加培训,因为她的外语基础比较好,培训还没有结束,培训机构就把把她推荐出去。她的第一个外国客户是一个单身男子,生活很简单,她每天只干两小时,搞清洁工作,烧一顿简单的饭菜。客户把钥匙交给她,有什么要求就留纸条。因为平时与客户不见面,干活时没有人在旁边指手划脚,基本上没什么心理压力,也很少有屈辱感。啸鸣很满意,觉得这样干家政很自在,啸鸣知道家政客户是要慢慢积累的,只要客户满意,他们之间是会互相介绍的。
涉外家政语言沟通是很重要的,很多外国人刚到中国,对汉语一窍不通,很多家政人员靠手势和画画与客户交流。在上海干涉外家政的人不少,但是象啸鸣那样有大专学历,外语基础比较好的人并不多,在涉外家政行业里,啸鸣的优势一下子就显露出来了。啸鸣虽然学过几年外语,但是从来没有机会真正使用它,更没有与外国人面对面的交流过。现在需要使用外语了,她学外语的积极性高涨起来,有空就翻外语字典,长进很快。有时她主动给客户留言,偶尔见面的时候,也能够聊上几句。啸鸣的客户是一个欧洲人,大多数欧洲人比较有平等的意识,对家政人员比较客气。单身男人对家政的要求也不高,吃得也简单,啸鸣烹调的手艺不错,客户十分满意。啸鸣在这段时期,情绪很平和,也渐渐有了一些自信。但是对家政工作她内心还是不认可的,她从来不告诉别人她在干家政。她打算等到儿子大学毕业就洗手不干了,她不能让将来的儿媳妇知道她是个佣人,让儿子抬不起头。
后来她的客户给她介绍其他的客户,都是单身的,慢慢的啸鸣的客户多起来了。最多的时候,她每天干8个小时,收入比她以前在企业上班时还要高。但是8小时不停地干粗活,人是非常累的,毕竟也是一把年纪的人了,20多年没干体力活了,干到这个程度,她自己也有些吃惊。
啸鸣的声誉在客户中有了影响,她终于获得了一个改善工作的机会。有一个外国女人叫玛丽主动找她,要求啸鸣去她家干,她的工作只是负责带一个孩子,不干粗活,家里另有一个家政人员干粗活,她开的工资比啸鸣现在的总收入高得多。啸鸣担心外国人的教育理念与中国不一样,怕带不好外国孩子。玛丽说她会出钱让啸鸣去参加一个外国人办的幼儿护理的培训班,她一定能够学好的。玛丽说她把孩子交给啸鸣是相信她,她相信啸鸣是最好的人选。一个素不相识的外国女人对她那么信任,啸鸣很感动。于是啸鸣告别了那些单身汉,去了玛丽的家。
玛丽很大气,上班之前她让啸鸣去参加培训,这个培训班是一个外国机构专门为涉外保姆提供培训的,培训费高得吓人,一般都是由东家支付的。培训期间工资照发。啸鸣心里很过意不去,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干好。培训班的内容很实用,啸鸣了解了西方人教育孩子的方法,也知道西方人对保姆带孩子的要求。因为参加过这样的培训,啸鸣在带孩子方面与玛丽很合拍,玛丽很满意。
在玛丽家干了一段时间,啸鸣心里开始感到压抑起来。玛丽的丈夫是一家跨国公司的部门经理,工作很忙。玛丽没有工作,但是她热中于参加慈善活动,为中国女孩募集教育基金,也忙得很,经常在家里为慈善活动制作宣传品,把家里搞得乱糟糟,有时来不及收拾,她就冲着搞清洁工作的阿姨吼叫。说实在的,玛丽是一个好人,做事也很大气。但是她是一个很神经质的女人,情绪极不稳定。心情好的时候,跟你掏心掏肺,很真诚;心情不好的时候,谁在她面前,就冲谁吼叫。她的脸说变就变,有时候好好的突然就发作起来。玛丽每次吼叫的时候,啸鸣就很紧张,怕自己做错了什么,虽然玛丽经常向她们道歉,向她们解释她发火是因为心情不好,不是对她们不满意,希望她们不要在意。但是当手指触到你的鼻子上哇哇叫唤时,你能不在意吗?在这样的环境中,啸鸣总感到心理压抑,玛丽发火时,她只能忍着,回到家里就冲丈夫发火。他们夫妻感情一直很好,丈夫很理解她的委屈,总是耐着性子任她发火。啸鸣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烦躁了,有时候她觉得自己都快成了玛丽了,家里的气氛都让她搞得沉闷起来。丈夫劝她离开玛丽家,啸鸣下不了这个决心。带孩子与干其他的活不一样,保姆常常会与孩子建立很深的感情。孩子与玛丽的性格一点都不象,那是一个很安静的小男孩,长得非常漂亮,人见人爱。因为她与孩子接触的时间最多,孩子对她比对自己的母亲还要亲。去年圣诞节玛丽一家回英国探亲,孩子离不开啸鸣,玛丽便让啸鸣跟他们一起去了英国,玛丽在英国为啸鸣买了好多礼物。啸鸣做梦都没有想过,她还有机会出国。对于玛丽啸鸣是又爱又恨,对于玛丽的孩子啸鸣几乎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看着可爱的孩子,心里想着要离开就十分难受,她实在是舍不得啊。另外玛丽知道自己的脾气很难让人忍受,她开的工资比别人高得多,啸鸣也舍不得放弃。但是眼看着自己一天天神经质起来,心里又感到很害怕,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应该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