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家庭的硝烟中长大的孩子(二)

(2008-05-29 17:07:17)
标签:

情感

家庭

教育

心理

分类: 心理咨询

在家庭的硝烟中长大的孩子(二)分析  安琪是个美丽而不幸的女孩,她身上有着父母不幸婚姻的深刻烙印,不幸的童年生活造成了她人格上三方面的障碍:其一是信任障碍,信任能力在我们孩提时代就具备,孩子的天性是对所有的人敞开。安琪的这种天性在早年生活中遭到了严重扭曲,家庭是孩子早期社会化过程的第一环境,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父母身上认识男人和女人,从父母身上学到与人交流沟通的方法,所以父母的相处模式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安琪父母相处的方法是极具破坏性的,他们互不信任、互相提防,总是以吵架的形式解决婚姻中的矛盾。父母的这种婚姻无法帮助孩子发展其社会性,安琪无法从父母身上学到正常健康的交流方式,无法学会信任别人,相反,安琪父母的相处方式告诉安琪:人与人是要互相提防的,人与人的矛盾是无法化解的,有了矛盾只能互相伤害。安琪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和童年生活中大量不安全感,使安琪出现信任障碍,因为不信任别人,她与人交往时就会担心别人会不会对自己不利;因为没有安全感,她就无法向别人敞开自己,因为敞开自己意味着不设防,容易受伤害。安琪的美丽对男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没有一个男人能够打开她的心扉,是因为她对男人根深蒂固的恐惧和防卫心理,这种恐惧和防卫心理来自于幼年对父亲的恐惧。由于早年社会化过程受阻,安琪的社会能力很低,她不知道怎么与人交往,与人沟通,所以总是孤孤单单没有朋友,更无法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

其二是自私、冷漠和缺乏责任心。安琪的外表是美丽的,但是她的内心并不美丽,这与她的童年环境有很深的联系,她从小生活在充满敌意的家庭环境中,没有同伴,没有朋友,她就不会发展出替别人设想的能力,她没有得到关怀,所以也不会关怀别人;她的父母对她的童年没有负起责任,她成年后也不会对父母负责任。幼年时她用哭泣表达她的恐惧,少年时她用摇滚乐对抗父母对她的忽视,成年后她用逃避应付父母对她情感上的依赖。安琪的自私和冷漠是有其自身逻辑性的,她成长过程中所受到的伤害,她在婴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依赖,她的生活经验中没有人想到她的利益,她便发展出过分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她总是想着如何保全自己的利益,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这也使她无法获得朋友。她在对待父亲遗产上的态度是极端自私的,她要父亲的房子,却不想与父亲有来往;她自己住在父亲宽敞气派的洋房里,却让父亲住在简陋狭小的老房子里。她一直想逃离上海,实质上她想逃离的是对父母的责任。但是安琪毕竟是个有良知的孩子,她知道自己在法律和道义上对父母有责任,这也是她感到痛苦的原因。她从小受到的训练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她终日盘算的是她能得到什么,面对自己应负的责任,她一直寻求自由和解脱,她内心对父母充满着矛盾心理,既可怜他们,又不想帮助他们。一个健康的人内心是统一的,安琪对父母矛盾的心理,是因为自己内心矛盾和冲突的结果,她只有解决了自己内心的冲突,才能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其三是缺乏感受爱和给予爱的能力。爱是一种能力,爱的能力不是与身俱来的,而是在童年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是与我们的人格一起成长的。爱是需要学习的,人是在得到爱的时候才学会爱的。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比任何动物都要无能,却比任何动物都有发展潜力,人婴要在一年左右才能达到马驹和牛犊的初生水平,所以人更依赖亲本关系,如果没有成人的照料,人婴将无法生存。所以人天生是没有安全感的,三岁之前,是孩子形成安全型依赖感的关键时期,孩子对父母特别依恋,这一段时期,孩子与父母分离或者父母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都是特别危险的,因为孩子很容易产生被抛弃的感觉。马斯洛认为,婴儿出生的头十八个月,如果不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友爱关系的环境中,那么长大后他们会有心理病态,无法爱别人,也不会需要别人的爱。安琪就处于这种状态,没有朋友,也不需要朋友。她幼年没有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长大后也不爱父母,如果必须与父亲同住,她情愿不要父亲的洋房。如果要忍受母亲的唠叨,她宁可不要享受母亲带来的干净和舒适。如果说安琪的父母在她童年给她带来太多的伤害的话,那么安琪成年后,他们在努力弥补,尤其是她的父亲,贡献了全部的资源,无私地爱着她,但是由于仇恨和厌恶,安琪对父母的爱的感觉是相当迟钝的,由于她缺乏感受爱的能力,她也不具备给予爱的能力。

摘自本人出版的书籍《触摸夏娃的情感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