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艾叶

(2009-01-21 14:01:22)
标签:

杂谈

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5/PART09/T21.JPG

性状鉴别

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5/PART09/PX02.JPG叶片多皱缩卷曲,常不完整。完整叶片阔卵形或长倒卵形,羽状浅裂或深裂,侧裂片多为2对,常楔形,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叶缘下延成叶柄。上表面黄绿色,或绿棕色,被稀柔毛,并密被白点(为非腺毛脱落之残柄),下表面灰绿色,密被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下表面均被腺毛及非腺毛,下表面之非腺毛密布,腺毛着生处凹于表面。淡黄色,4或6细胞,顶面观呈长圆形,细胞成对并生似鞋底样,直径9~23μm,长20~45μm,侧面观成对叠生,2或3层,角质层与细胞间距甚大,腺毛内含物可以苏丹Ⅲ着色;非腺毛有单细胞及多细胞二类,多细胞者柄细胞1~6个,多为3个,直径4~17μm,胞壁可以苏旦Ⅲ着色,时见细胞核,顶细胞有的呈鞭状,有的展为2臂,呈T形毛,也有的具多分枝,长度差距较大,通常为125~245μm,特长者相互缠绕,无法量计,柄细胞及顶细胞内时见黄棕色或棕黄色物质,可以苏旦Ⅲ着色。气孔分布于下表面,突出表面,为不定式。表皮细胞轮廓呈多角形,壁近波状。

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5/PART09/T01.JPG
艾叶粉某末及解离组织图
1.表皮细胞及气孔(×260)2.表皮细胞及腺毛(×260)3.非腺毛(×195)
4.草酸钙簇晶(×260)5.草酸钙棱晶(×260)6.淀粉粒(×195)

叶主脉横切面:为异面型,中脉向上下方突出,表皮内方有厚角组织,半月形外韧维管束上下方均有厚壁组织,多由纤维组成。叶肉较薄,栅栏组织与海绵组织约各占一半。表皮细胞1列,外被薄角质层。草酸钙簇晶(直径4~14μm)及棱晶(直径2~7μm),淀粉粒多分布于叶肉组织内。叶脉旁薄壁细胞常含淡黄色或鲜黄色物,木薄壁细胞常含棕色物。

http://www.zjtcm.net/wljx/medicine/kejian5/PART09/T02.JPG
艾叶横切面简图

[采制]

于端午节前后,割取全株,取下叶片,或直接采下叶片,晒干或阴干。生用或喷醋炒炭用。

艾叶 除去杂质及梗,筛去灰屑。

醋艾炭 取净艾叶,置锅内炒至全黑色,用醋喷洒(每艾叶100㎏,用醋15㎏),拌匀后取出晾干,为防止复燃,于3天后贮存。

艾绒 嫩叶晒干,捣成绒状,即艾绒,供灸用。

 

[化学成份]

含挥发油,油中成分为水芹烯、杜松烯、侧柏醇、侧柏酮。

近年来有报道,艾叶油中沸点部分主成分为桉油素、松油醇、蒿醇、樟脑、龙脑、芳樟醇、β-石竹烯。又据报道,艾叶油中沸点含水芹烯、莰烯、雪松烯、反式香苇醇、乙酸龙脑酯、榄香醇、异龙脑、香芹酮等九种成分。

 

[性味及功效]

苦,温。散寒除湿,温经止痛,止血。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艾炭治虚寒性出血症。用量为5~10g。外用适量供灸治或熏洗

 

[历史]

本品始载《名医别录》,谓:"艾叶……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暴干"。苏颂《本草图经》云:"艾叶……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暴干,经陈久方可用。"李时珍曰:"艾叶本草不著土产,但云生田野。宋时以汤阴(在今河南境)复道者为佳……自成化(明宪宗年号,1465~1487)以来,则以蕲州者为胜。用充方物,天下重之,谓之蕲艾。……此草多生山原,二月宿根生苗成丛,其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四布,状如蒿,分为五尖,桠上复有小尖,面青背白,有茸而柔厚,七八月叶间出穗如车前穗,细花,结实累累盈枝,中有细子,霜后始枯,皆以五月五日连茎刈取,暴干收叶。又《蕲艾传》有讚云:"产于山阳,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由上可知,药用艾叶以蕲艾为佳,蕲州即今湖北蕲春县,为李时珍的家乡所在地。现时蕲艾栽培品与野生品各地均有之,本草所述形态与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相似,当可视为传统药用艾叶之正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