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堂里再传棋声---沉痛悼念孟立国先生

(2008-08-14 19:53:53)
标签:

中国象棋

孟立国

历史

悼念

  2008年,对中国象棋界来说,注定是个不平凡的年份.棋界泰斗杨官磷,名宿屠景明的相继离世,本已是棋界的不可承受之重.孰料,70年代"东北双虎"之一的孟立国先生亦于8月13日凌晨遽归道山.令人不禁痛惜扼腕.难道,难道,这代表了一个时代自此将离我们远去?

   曾记得很小的时候,我就拜读过孟老先生的棋谱与其撰写的精彩棋话.在我的印象中他是“身经百战,驰骋弈阵任纵横,文章潇洒,笔底龙蛇栩栩生”的前辈高人.由于出道晚,我与孟老先生无缘一会.可虽不然至,心向往之.只可叹.如今,"昔人已乘黄鹤去".天人永隔,断无再见之机,唉...

   孟老先生作为一位影响了一个时代的国手.就连武侠大家梁羽生也是他的棋迷.梁羽生在他的散文集<笔花六照>中曾经这样评价过孟立国先生---"孟立国,是在东北名气仅次于王嘉良的棋手。棋风也是以搏杀见长,最擅长破象入局。
  他的棋风我认为是:降龙伏象闯九宫。"

  生命如歌,岁月如磐.孟特大一路走好.我相信您驾赴瑶池后,天堂里亦将再传棋声...

 以下附孟立国先生的简介.

天堂里再传棋声---沉痛悼念孟立国先生

 孟立国(1936年出生)辽宁新宾人,满族。青年时已以棋艺在沈阳享名。17岁开始业余下棋。
     对布局颇有创新,如半途列炮与顺手炮上正马等,均别具一格。擅长中局搏斗,有“杀象能手”之称。
    1958年首次参加第三届全国象棋赛,棋风泼辣,后劲十足,始为棋界所注意。
    1960年与1974年获第五届、第十届全国象棋赛第六名。
    1962年与1965年获全国象棋赛第五名。
    1987年获“健士力杯”中国象棋国际邀请赛亚军。
    1984年起任《棋友》月刊主编。
    1982年获象棋大师称号。
    1998年获象棋特级大师称号。

1988年4月,第14届全国象棋团体赛在湖北孝感举行。孟立国年过半百复出江湖,他与河北新秀阎文清之战围观者众,对方以仙人指路对卒炮斗法,第12回合孟置马于对方炮口而不顾,毅然抢出横车,第20回合弃车斩马,车双炮演成绝杀。陈孝坤大师赞不绝口:“老孟的顺炮端的厉害,宝刀不老啊!”

 

 遥忆1958年,22岁的孟立国初登棋坛就以剽悍雄劲威震弈林。其中胜王嘉良和任德纯两局均以杀象入局,1960年全国赛他力挫广东蔡福如和广西郑亚兴之局也是破象取胜,因此人称“杀象能手”。

  

 其实,孟老是靠斗炮起家的。他的顺手和列手炮招法娴熟,人称“双炮奇侠”。名宿屠景明评价说:“孟对布局颇有创新,半途列炮跳正马具一格。”1962年合肥大赛,他后手与安徽名将徐和良斗顺炮,第4回合走出马2进3的新招,依此法宝威震逍遥津。这一创新给古老的顺炮布局注入了新的血液,布局研究家把它列为“孟氏跳正马”。两年后,胡荣华在他的影响下创新了先手顺炮跳正马,此着又成为胡氏的“镇山宝”。


 

 

   他在弱冠之年与任德纯齐名而享誉沈阳,又因极善搏杀与王嘉良并称“东北双虎”。1982年获象棋大师称号,1988年被评为高级教练。在他的麾下,赵庆阁、郭长顺、卜风波、尚威等名将云集,于1978年和1984年两夺全国团体冠军,成为威名远播的北国劲旅。1986年,孟老廉颇不老,勇夺辽宁省冠军,1987年他出访新加坡,获世界象棋名手邀请赛第二名.

 

   棋界里他有棋秀才之名,手不释卷是出了名的.真正可以称得上书剑双绝。八十年代初,他创办棋友杂志并任主编,他写的棋文妙笔生花,脍炙人口,代表作<<棋坛春秋>>更是开辟了棋评的新篇章。

1998年孟立国及其弟子卜风波同时增补为象棋特级大师,写下了“师徒双双跳龙门”的佳话。

 

孙子兵法在象棋中的应用

中国象棋与历代名人

近代政治领袖的象棋佚事

棋史趣闻---明太子朱高炽PK状元曾子棨

谢长廷的一局棋

历代象棋诗词文赋选一

是真名士自风流--唐伯虎的棋酒人生

百岁棋王,民国南洋专使谢侠逊先生传略

棋史趣闻:武则天梦中弈棋定皇储

一次不成功的改革--司马光与七国象戏

象棋与兵家思想

中国象棋与现代化战争
象棋文化探源

 北周武帝宇文邕与中国象棋的前世今生
走下圣坛的中国象棋---宋代皇室与象棋渊源

文坛第一才女李清照和象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