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痛悼念屠景明先生!
(2008-07-06 23:43:21)
标签:
中国象棋体育文化 |
中国象棋大师网讯,棋坛名宿屠景明先生于2008年7月5号谢世,享年86岁。屠公征战弈林数十载,业绩灿烂辉煌,为华东五虎将之一。功成之后致力于象棋文化的传承工作,笔耕不缀。由其撰写的《中国象棋谱大全》,《象棋词典》等著作影响过数以百万计的棋友,为一代棋坛大家。故噩耗传来,给棋坛带来的震撼极大。以下转载一篇庞小予先生回忆屠公的文章与部分棋友的留言,以志悼念。。。
屠景明耄耋儒将风
屠景明,上海人氏,1922年生于一个中医世家。他髫年聪慧,于文化。医学、棋艺诸方面齐头并进。14岁时,屠公之父病逝,屠公遂过早挑起了家庭之重担,于16岁便在上海南陂路新业路口挂牌行医,翌年则迁往广西北路的中药店坐堂,而且一有空闲便钻研《橘中秘》、《梅花谱》,从单纯学习到形成自己的见解,棋艺水平也得到提高。
距他开的中药店并不太远的天蟾茶楼,系沪上棋坛中心之一,其时国内一大批名手,如周德裕、窦国柱、朱剑秋、罗天扬、李武尚等经常于此弈谈,屠公由前去观弈到入席对弈,通过理论与实战的反复结合,大大拓宽下视野。另外,棋坛盟主周德裕也曾来屠公之药店就医,屠公坐堂闲暇之时,也热诚相邀这位“扬州三剑客”之首作枰上指导。数载春秋易逝,青年时代屠公的棋艺水平已达到全国名手的行列,此时年长屠景明22岁的周德裕便主动提出。再与这位年轻人交手.由原来屠公提出的“长先”晋升至“先相先”(即在三局棋中,屠公两先一后)。
解放初期,沪上象棋界组织的“沪青棋杜”于八仙桥青年会成立,27岁的屠景明任顾问、指导,后又任社长。1950年上海的《亦报》与沪青棋社联合举办了上海市赛,消息刚刚发出,前来报名者即达三四百人。文化层次较高的屠公时为《亦报》象棋专栏的编辑.他为此将所潜心制订的《象棋比赛规程》于《亦报》上推出,据悉这届比赛共弈了数百场棋,一扫以往象棋国内外比赛(国外如上世纪30年代谢侠逊出访南洋,与当地华侨名手陈粤樵弈赛,曾因棋例问题而出现不悦)的那种总有棋例纠纷的尴尬局面,可以说这也为六年之后的1956年全国首届象棋锦标赛使用的《棋规》起了一定的奠基作用。
2001年夏,蔡伟林、杨柏伟、葛维蒲、任观松等人在沪上为屠公祝贺八十大寿,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屠公与这批中青年棋坛俊杰均曾合著过棋谱,如《中炮盘头马对屏风马》、《五羊杯对局评注》、《棋海拾贝》、《上海杯精辑》等。同时屠公单独笔耕的佳作亦多,如《象棋对局选》(一)(二)(三)、《象棋全盘战术》(一)、《五七炮专集》、《象棋实用残局》(一)(二)、《象棋词典》等,屠公还改编了《梅花谱》、《韬略玄机》、《象棋占谱排局选》等古谱。
1966年初在苏州笔者第二次拜见屠公。屠公客气地邀我对他的《1965年全国赛布局新姿》(广州月刊社特约稿)、《1965年全国赛前三甲胡荣华、杨官璘、王嘉良对局评注》(为上海文化出版社将推出的《1964—1965年对局精选》中的重量级作品)提点意见。当时我深为他辛勤工作的精神感动。
弈海拾贝;
天国有棋,当也有刘、何、谢、杨这些名手相伴,屠老一路走好!
fzqfzq;
qkwx2008;
wyp123;
huhu2003;
伊万丘克;深切哀悼屠老,发扬光大国粹!
无痕;
“棋医双馨,华夏留名。把酒临风,感极而悲。
擎天玉柱;
zzm1950;
蒙山剑;一代名宿/棋人景仰/驾赴瑶池/沉痛哀悼棋坛名宿屠景明先生!!!!!
烈火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