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今晚要去新浪解说欧冠半决赛第二回合曼联对巴萨的比赛,忽然想起了一年前的半决赛,曼联和AC米兰的经典对决。于是在故纸堆里找出自己当时的赛后评论,发现有些内容其实对今天的比赛,依然有借鉴作用。重贴旧文,全当热身了。顺手把去年决赛后的评论也拿出来晒晒。
去年半决赛后的评论
米兰
!
米兰!!
2007-05-03 首发TOM网
感谢米兰和曼联,感谢安帅和老佛爷,感谢所有的队员——相比于昨天凌晨的利物浦对切尔西的典型的传统古典英国式闷战,今天凌晨的米兰同曼联的对决,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足球的巅峰之战。
两大传统豪门联袂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艺术足球的表演,与第一回合所不同的是,当米兰充分发挥的时候,当加图索都可以频繁地展示细腻精湛的脚法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在足球技术方面,意甲和英超原来是真的如此不同。
卡卡,又是卡卡。他的第一个进球是如此的在意料之中。
他的进球来的这么早,以至于老佛爷根本来不及考虑如何调整战术,是否要根据战局作赶快收缩的改变,命运就已经被牢牢地掌握在了两年前差点被中国球迷的口水淹死的安切洛蒂的手中,并且再也没有松开过。如同两大绝顶高手决战华山之巅,刚一搭手,曼联就被米兰制住了要穴。
在《天天运动会》节目里预测第二回合的比赛时,颜强反复强调为曼联的担心:谁能挡住卡卡?本人也很委婉地替曼联担心,因为米兰只要打一个就够了。但是,安切洛蒂指挥了一场足以使自己进入当代一线足球教练的顶级殿堂的比赛,他完全发挥了米兰在局部技术和抢断意识上的优势,并且很准确地选择了全队构筑第一道防线的位置——前锋,从而使在英超赛场上无坚不摧的曼联的进攻,几乎完全哑火。英扎吉在70分钟左右被替换下场的时候居然就已经跑了8000多米,可以想象他是多么认真地在执行教练的意图,也可以理解他为什么没有得分——因为他太累了,但是,球队的战术成功了。
可以想象曼联的球迷是多么沮丧,但是我倒想说:在这样的一场比赛里失败,虽然遗憾,却不丢人。输给一个高明强大表现完美的对手,是体面的退场。
看看双方后防线的人员组成,你就可以心平气和地接受这样的失败,曼联的后卫线太稚嫩了,在这样的比赛里,他们完全不是聪明高效又技高一筹的米兰人的对手。但是,这样的失败对他们未来几年在英超的霸业是极有帮助的,经历了这个级别的攻击火力的锤打敲击,回到英超,他们会变得有如铜墙铁壁。
还可以对米兰期待些什么呢?
两年前的伊斯坦布尔的回忆,是他们自己给自己准备的“兴奋剂”。安切洛蒂所要做的,是让自己的队员们不要太亢奋太想复仇。平静、积极又不失斗志,是残酷的沙场上生存的要素。
感谢意大利人的思维方式和耐心,以我们中国足球的逻辑,在两年前的那个夜晚,安切洛蒂就已经被宣判“死刑”了,哪里会有这次历史性的重逢?
允许失败,尊重失败者,珍惜失败者的经验,给他机会重来,或许下一次他就会以胜利回报你——不仅中国足球没有意大利足球的智慧,很多方面都没有。
其实,贝尼特斯何尝不是这种客观看待失败的思维逻辑的受益者和具体体现呢?不正是连续败给穆里尼奥之后,才让他有了打败切尔西的妙手么?
我曾经说贝尼特斯是上帝派来的穆里尼奥的天敌。天敌也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才能抓住对手的要害,逆转局势。
如此看来,中国足球的天敌不是别人,不是对手,恰恰是我们自己。
去年决赛后的评论:
撞枪口大法+反越位舞步——迟到的欧冠评论
2007-05-24
首发TOM网
很久没有跟一帮朋友聚在一起看这样的重大比赛了。昨晚到今天清晨的经历让我知道,北京的夜生活原来是如此的绚丽多彩。在很多人眼里,比足球好看多了。但是,几个老男人还是在时下最火的夜场,枯坐包房看了一场紧张却并不那么精彩的足球。
本来想回家后一觉睡到中午起来写点评论。但是,刚睡熟,早晨7点多,女儿起来上幼儿园的时候忽然有点不高兴,以自己有点咳嗽和鼻塞为由,提出不想上学的“无理要求”。阿姨正在给她做思想工作,我在自己房间里就听见了(其实不仅母亲对孩子的声音极其敏感,父亲也一样)。我猜这小公主是因为我昨夜没有等她入睡就跑出家门会朋友去了而不开心,于是赶紧起来安抚一下。等把她安顿好了,我再躺下睡,竟辗转反侧了好久才睡着。
这段废话是为了交待一下为什么我直到今天下午才上网来写球评。
不过,我一点也不担心自己出手晚了会在这样一场球评大赛中被动落后,尽管各路高手已经纷纷出招。
这场比赛的英雄当然是一个名叫菲利普-英扎吉的34岁的并不强壮的老男人。甚至他的足球技术也不是一流的,记得当年我与张路先生搭档解说意大利甲级联赛的时候,曾经拿他的技术开过玩笑:千万别让英扎吉处理太复杂的球,千万别让他带球,他最喜欢最擅长的,就是在门前抢点,只用最简单的接触就让球飞进大门。
当时这样的幽默是要冒着极大的风险的,因为英俊的英扎吉在中国有一批狂热的“英”迷,“侮辱”他们的偶像,即便是我与张路这样的“江湖地位”,他们也照灭不误。现在回头看看,不知还有几多曾经的死忠分子还记得自己曾经有过的“誓死捍卫”和“愤怒声讨黄张言行”的壮举?估计已经“古今多少事,皆付笑谈中”了吧?
记性好一些的球迷可能还会记得,有一场英扎吉参加的比赛里,我和张路甚至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起了他的跑位,因为连续几次他跑到了同伴射门或者传球的线路上,阻挡了球路的发展,当时我顺口就来“总跑到战友的枪口上”,张指自然是借题发挥,从现象看本质,指出这样的情况恰恰表现了他的特点——对球路的预判能力非常人所及,总能赶到枪口上,也是独门心法,武林秘籍。正是英扎吉以瘦弱身躯平淡速度粗糙技术立足于江湖的根本。
今天凌晨的比赛,又老了几岁并且更加瘦弱的英扎吉把自己的独门武功又精进了一层,并演化出了新的境界——英氏“反越位步法”。
上半场的意外进球当然是他早就练就的“撞枪口大法”的结晶。我看到这样的进球一点也不意外,甚至很得意地想起当年自己和张路先生对他的古怪跑位的褒贬。
而在比赛的第82分钟,当英扎吉在对方的禁区里变幻着倒滑步、侧交叉步、侧滑步和类似当年风靡全球的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步,以及其他各种我叫不出来的“凌波微步”时,当他在忽隐忽现地挑逗助理裁判那根判断越位的神经时,当他在躲闪四名红色卫士联手撒开的那根看不见的叫做“越位”的绊马索的时候,一种即将风靡全世界的前锋步法已经注定被注册在他的名下,今后无论何人把这一武功发扬光大到何等地步,人们都会指着那个人说——看,他把英氏舞步练得真好。
直到今天,当我在各个电视频道上反复看着这个进球的慢动作时,依然无法看出他到底是怎样在那根越位的钢丝上轻灵地闪过的。我甚至看不出他究竟是如何启动的,似乎他天生就是为了这样的进球方式而生的,无论他的神经反应速度,还是他的体型、体重。这样一个全世界瞩目的进球,在今天凌晨的雅典,只有他可以完成。
不知道刘翔看了这个进球没有,如果能够从英扎吉那幻影般的启动中参悟到一点什么,也许,刘翔的12秒88很快就会被他自己轻松突破,甚至,突破孙海平教练告诉我的12秒80?
英扎吉不是一位伟大的足球大师,但是他有两样绝招独步天下,足以使他青史留名,那就是全世界最匪夷所思的启动和最娴熟幻化的反越位舞步。人飘忽在越位边缘,名字留在球迷心间。
忽然想到,如果,今天凌晨的“唐会迷城”的大屏幕也接通了比赛的画面,在节奏激烈的电子音乐中狂扭身姿宣泄青春的80后、90后们,会不会突然发现,足球场上竟然也有如此酷炫的舞步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