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孩子交流

标签:
步步育儿 |
分类: 妈妈手记 |
(这篇是麻麻的读书笔记,观点多来自《孩子,把你的手给我》一书)
不能用粗鲁的方式教育孩子懂礼貌,父母更应该成为孩子的礼仪榜样。
当孩子忘了说谢谢,父母不能直接当着外人的面指出来,而是替孩子和对方说谢谢,让她自己心里看到。
让孩子和别人说再见前,应该自己先和对方道别。孩子会懂。
尖刻的指责和悲观的预言对孩子没有任何帮助。尽可能少地对她说:“别碰那个杯子,你会把它摔坏”“别动,你会摔倒”“别玩水,会感冒”……
当限制是由外人制定时,孩子更容易遵守。如步步不敢吃奶的时候,会自言自语“医生奶奶说的”,不敢用手抓米饭时,会不自觉地说“奶奶说的(不能用手吃米饭和面条)”。
对待消极的事情,我们尽量避免错误的提问,而是要正确的直接陈述出来,因为那样的问题会变相地诱导孩子为了推卸责任而选择说谎。
比如孩子偷了东西,不要问谁偷得,(这会逼着孩子撒谎),而是直接说,我知道你拿了什么东西,我告诉你那不行……
夸奖的艺术。
不要很模糊地说:“你很棒”“你真是好孩子”,而是要指出哪里具体做的很好,会给孩子信心,让她以后更有热情富有创造性。
比如,孩子搭积木搭的很高或者很有创意时,我们应该说:“你居然能搭这么高?真了不起”“你搭的房子真漂亮,颜色配得真好”而不是单纯说:“你真棒”。孩子会从具体的夸奖中得到肯定的信息及信息内容,从而使得她下次会更有创造性地搭积木。
尽量不要给孩子许诺,也不要要求孩子做出许诺。父母哪怕是小小的许诺,都会给孩子带来不切实际的期望。一旦许诺由于意外没有实现,孩子容易对父母的话产生不信任。
奖赏的艺术。
以这样的方式贿赂孩子,“如果你做什么什么,我就给你什么什么的奖赏”。
这会让孩子认为你对他的能力有怀疑,或者是认为他可以有能力但故意不去做。
结果只会导致孩子跟你讨价还价,甚至故意犯错儿。
可以考虑给孩子惊喜,而不是事先告知的奖赏。
谨以以上图片怀念我那一身大病后已然不在的小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