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漫漫辅食添加路,在我手捧玉米,自由自在的吃嚼咽的时候,终于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当然此刻最感谢的是姨奶奶了,她的专业让我的辅食添加少走了弯路。
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玉米,但对于多少新妈妈来讲,它是那么遥不可及。在我添加辅食之初,泥状,糊状、固体状,这些名词在妈妈的脑海反反复复,对她来说是那么神秘,那么困难。“什么时候才能轮到固体状啊”那时候最常想的就是这个问题了。
《 米粉,蛋黄,孰是孰非》
所有的新妈妈都被告知辅食应从蛋黄添起,从1/4到1/2再到一整个蛋黄,国内大部分的育儿书籍都是这个观点,然而,我妈妈想说的是,这并不是个定理,因人而异。我最早吃到的辅食也是蛋黄,也是书上要求的1/4个,也是糊状,也是在四个月时,然而我的反应却和大部分小朋友都不一样,恐怖的无法形容,吐到胆汁出来才为止。我妈妈很勇敢地试验过4-5次,次次如此,妈妈这才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一样,“鸡蛋过敏”这个学术名词第一次出现在我们家的历史上。
于是,辅食在妈妈的心头又蒙上一层阴影,甚至都有些恐惧,到第5个月开始,妈妈试着从米粉开始,一勺,没事,妈妈心里开始有点轻松。过几天再试2勺,3勺。确定米粉没事后,我第五个月的辅食就是米粉了。
后来,老妈查了资料才知道,国外都建议辅食从米粉开始,并非蛋黄。对婴儿来说,米粉容易吸收,安全,不容易引起过敏。当然蛋黄富含卵磷脂,对大脑发育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果没出现过敏,蛋黄当然是再好不过了。
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添加辅食同样有区别,大家一定要选择自己适合的方式开始添加辅食,选择合适的食物,在合适的月龄,这些都不是一成不变,各位小朋友不要重蹈我的覆辙,说实话,吐起来真是很痛苦呢。
《泥,泥,泥,全都变成泥》
我的辅食第二阶段,就是适应泥状事物。从6个月开始,最初是茄泥,土豆泥,然后是肉泥,鱼泥。中间不断尝试苹果泥,香蕉泥。这段时间最好有个料理机或者研磨器,可以很轻松把所有的事物瞬间变成我想要吃的泥。这个时候我的咀嚼能力还没有开始发育,吞咽能力正蓄势待发,泥变成最适合我的食物了。这一阶段其实比起上一阶段来说好掌握多了,只要在添加新食物时,做好试验,由少到多,这一阶段很容易渡过。所谓试验就是一定要观察新添加的食物是否有过敏反应之类的情况。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好的饮食习惯的养成一定要从最初添加辅食开始,过期不候哦。我从一开始吃辅食就被放在自己的小餐椅里,习惯成自然后,只要是我饿了,就拼命往里钻,这不仅可以当作我是否饥饿的信号,更为大人喂饭省了不少事儿。另外,最好能让我们小北鼻尽早和大人同桌吃饭,绝对有利于刺激我们的食欲,“养”成良好的胃口哟。我在姥爷家的时候,他坚持让我在大家吃饭的时候吃米粉,我看着都在吃,也觉得自己的米粉格外香。这为我后来的好胃口打下了一个好基础呢。
《定制一份属于自己的菜谱》
我们小贝比的咀嚼和吞咽功能是需要练习的,长期不训练就会错过最佳训练时机滴,后果也是很严重滴。于是,从8个月开始,我开始认识面条,馄饨,大虾,虾皮,胡萝卜,木耳等等各种新鲜蔬菜。我已经不满足于吃泥状物,更愿意自己张开小嘴儿嚼一嚼,那样滋味才别样的美。这一阶段,我每天可以吃到的食物种类可以达到十多种,营养也相对来说比较均衡。肉,蔬菜,水果一样都不能少哦。量不要很大,种类一定要多,大人们吃什么顺便给我们抿上一勺就足够了。
不要扼杀我们小贝比对食物和饮食的热情,如果我们想要在手里拿上一把勺子,佯装自己吃饭,或者直接把手伸出去抓食物,妈妈们请尽量满足我们哦,这绝对会帮助我们爱上美食,爱上吃饭的。
如今,我的确已经爱上了吃饭,而且已经会拿起勺子把饭饭喂到自己的嘴里,虽然动作还有些笨拙;如今,我的确有着令人欣慰的好胃口,因为我喜欢和大人们一起进餐。如今,我可以自己拿着喜欢的东西大口嚼咽;漫漫的辅食添加路其实很短,但对于每个新手妈妈似乎都很难。
从玉米开始,那就还以玉米结束吧。玉米中富含一种特别的无可替代的氨基酸,许多食物的营养必须靠它才成最终被人体吸收,所以,小贝比们,每天一定要像我一样吃一点哪怕是一点点玉米哦,这是我姨奶奶说的,嘿嘿,她是营养师,听她的一准儿没错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