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跤的特点就是“力与美”的结合。
在我小的时候,周围大概没有不会摔跤的男孩子。说是无师自通,可能不妥,但大都是没人教,伙伴之间玩着、闹着就会了三跤两绊。我最好朋友就是初一年级时,三跤定输赢摔出来的,这件事至今都是我俩美好的回忆。
我家原住在和平,离中心公园没几步道儿。上世纪80年代,拿过全国重量级冠军的杨广森前辈(电影《神鞭》中饰演打弹弓的师傅)和高增第老先生,每到周日必组织人在那里表演摔跤,我总去看。
那个跤场,绝对是大腕云集、群星灿烂。可惜,后来散了(不知原因)。中心公园也被以改造的名义毁掉了(那是一座典型的法式公园,浪漫而典雅)。杨广森前辈也曾是南开武术馆的教练,不幸英年早逝。要是活到现在,那绝对是爷级的人物。
说实话,这些年,摔跤也没落了。有一个原因跟武术是一样的,就是没有场地。我原住家附近的海河边的跤场没了,那里变成了津湾广场。前几年刚搞起来长虹公园的跤场也没了,据说那里被领导们在植树节种上了树。
我早听说过小西关的跤场,只是周六日太忙,没来过。这里因为有三棵大树围抱着,据说这里是天津市最好的室外跤场。但随着城市改造的进程,它也难免被取缔的命运。跤场的组织者“津友”摔跤队的师傅们积极想办法,由红桥政协牵头,今天有关部门的人员现场沟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