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关”即“关关”—鸟鸣婉转相和之声
万 献 初
为武大珞源国学社“诗词朗诵大赛”作评委,点评时指出选手们读音上的一些错误。有选手将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中的“间关”读作jiànɡuān,受到批评。这个“间关”是描述鸟叫声婉转谐和的连绵词,“间”应读阴平jiān而不能读去声jiàn。下面作仔细的分析以证明之。
“关”ɡuān,繁体作“關”,《说文》“關,从木横持门户也”。本指门闩,造字意图是两手(𠬞)拿横木(一)插于门(門)且加上绳系(𢆶)。由名词义转为动词“关闭”义,《淮南子·览冥》“城郭不关”高诱注“关,闭也”。引申则有“门、关口”义,如《周礼·春官·巾车》“及墓嘑启关陈车”孙诒让正义“凡门皆曰关”,《礼记·玉藻》“关梁不租”孔颖达正义“关,谓关门”,以及后来的“函谷关”、“雁门关”等。
“关关”繁体作“關關”,是叠音词,描述鸟雌雄相和的欢鸣声,《诗·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毛传“关关,和声也”,朱熹《诗集传》“关关,雌雄相应之和声也”。《文选·张衡〈归田赋〉》“关关嘤嘤”李善注“关关,音声和也”。南朝宋鲍照《代悲哉行》“翩翩翔禽罗,关关鸣鸟列”。可以看成模仿鸟欢叫声的象声词“关关……、关关……”。
从字形上看,叠音词“关关”是单音词“关”的重叠,那么,鸟欢叫声与门关有无联系呢?一般认为叠音词、象声词是重音不重形的,两者似乎无涉。但“关关”也可用来描述木制车行走自如发出的轻快流利之声,如明何景明《忆昔行》“明星迢迢车关关,遥向楚水辞燕山”。可以设想:木门关闭时、木制车转动时、鸟儿欢叫时,都发出近似的好听声音,听者都描述成“关关……、关关……、关关……”之声。就语音的听感而言,u是一个圆唇而悠长的介音,ɑ是一个响亮的元音,n是一个清新的前鼻韵尾,uɑn组成一个听感优美的韵母,加上后而重的舌根清声母ɡ(见母)、高平而悠长的平声调,ɡuān或ɡuānɡuān就形成一个听感上响亮、欢快、流利、谐和的词语,所以“关关”也可以用作描述和谐安适貌的叠音形容词,如唐钱起《暇日览旧诗因以题咏》“逍遥心地得关关,偶被功名涴我閒”,“关关”正是用来表现“逍遥”之态的形容词。
古汉语先有单音词(关),然后将它重叠构成纯叠音词(关关)。再后,改变叠音中的某个音素就构成了联绵词:改变韵母的就是双声联绵词,改变声母的就是叠韵联绵词。“关”本是单音名、动词“门闩、关门”义,重叠为“关关”是形容“关门声、车行声、鸟鸣声”的叠音词,再把前一字的合口介音改为开口就是双声叠韵联绵词“间关”了。“间、关”上古到中古都读见母ɡ,“间”近代才因生出i介音而变为舌面前声母j的,也就是说“间关”在中古(六朝—宋末)大致是读ɡānɡuān的,近代才变为jiānɡuān了。
“关→关关→间关”(關→關關→閒關、間關),形成一个音变构词序列,不但读音相关,而且字形也相近。上古联绵词绝大多数是同声调的,这可能与它们源于纯叠音词有关,双声叠韵连绵词声韵调上的特点是:声母相同(双声),主元音、韵尾及声调相同(叠韵),只是介音有别:前字为开口呼,后字为合口呼(有u-介音),如“缱绻、间关”等。因此,我们可以把连绵词看作叠音词的变体,把叠音词、连绵词统一看成广义的“叠音词”。
“间关”繁体作“閒關”或“間關”,中古读ɡānɡuān,近现代读jiānɡuān。
《诗·小雅·车舝》“閒關车之舝兮,思娈季女逝兮”毛传“閒關,设舝貌”,清阮福《閒關考》:“閒關二字是为叠韵,乃言貌而不言声也。盖车之设舝,则婉转如意,亦犹人之周流四方,动而不息。……至宋始以閒關为设舝声,此沿白诗之误也。”《说文》“舝,车轴耑键也”,“舝”是贯穿于车轴两头的金属键,同“辖”音xiá,《诗》句中的“閒關”本是描述车舝(辖)所管的轮子在运转时发出的欢快声音,进而形容行车辗转自如的样子,阮福之说是倒果为因了。引申之,“间关”可作动词表“辗转”义,《汉书·王莽传》“王邑昼夜战,……驰入宫,間關至渐台”颜师古注“間關犹言崎岖展转也”;《后汉书·荀彧传》“閒關以从曹氏”李贤注“間關,犹展转也”。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简《逸诗·交交鸣乌》三章均有“間關(母心)司”之句。后来“间关”更多用于描述鸟鸣婉转声,如北魏李骞《释情赋》“鸟間關以呼庭,花芬披而落牖”等,白居易《琵琶行》正是承此而用,直到明清仍然还有如此用者,如明张景《飞丸记·丸里缄怀》“任芳春百鸟間關,院深沉谁想顾盼”。
总之,尽管“间(閒間)”字有两个常用的读音:《广韵》古闲切见母山韵平声表名词“中间”义今读jiān,古苋切见母襇韵去声表动词“间隔”义今读jiàn,但白居易《琵琶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中的“间关”之“间”不取这两个意义,诗中的“间关”与“幽咽”相对,都是连绵词,“间关莺语”就是“关关雎鸠”,连绵词“间关”是叠音词“关关”的变体,都是鸟儿(雎鸠、黄莺)婉转欢快的和鸣之声,所以“间关”只能读平声jiānɡuān不能读去声jiànɡuān。
鸟儿的“关关……、间关……”之声流利婉转,带给人们愉悦的听感和美妙的遐想。行文至此,不由想起我年少时因吟咏《关雎》有感而作的小诗,录于此而作结语:
和 鸣
关关,关关,关关……
一声声幽远温馨的鸣啾。
那不是望帝春心啼血,
也不唱远古淑女窈窕,
那是伊人心弦窃窃,
抚一曲寻觅知音的心谣;
要在寂寞的心河两岸,
架一拱如烟如幻的诗桥。
关关,关关,关关……
唱绿我灵感的枯焦,
一声声有如丝丝春藤,
把我的诗魂悠悠缠绕。
醒过来吧,醒过来吧,
无诗的梦乡多寂寥!
醒过来了,醒过来了,
醒来的
是我灵腑轻轻的欢笑。
关关,关关,关关……
涌起的是我沉郁的诗潮,
欲唱还休,欲唱还休,
是什么锁住我深重的歌喉?
我只聆听,细细聆听,
听夏夜空山石濑,
听丝雨枯荷绸缪……
关关,关关,关关……
一声声、一声声幽远温馨的鸣啾。
白居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