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所理解的“优势富集”效应

(2013-03-25 13:43:04)
分类: 心情随笔

这几天读王健老师的《不!可能》一书,王老师提出的优势富集效应给人以很多启示,联想到生活和工作中的现实,确实有很强很实际的效果。

 

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个同学叫王灿明,普通话特别流利,每次语文老师让他背诵文章,他总是特别流利,语速特别快的背诵出来,甚至比我念的还快,我们都很诧异。语文老师也对他刮目相看。于是在课堂上表扬他,说他是这两个班中背诵课文最流利的同学,这样他本来语文 成绩一般的,后来语文成绩就提高上去了,甚至作文水平都超过了我,真是费解。 再后来就是,我这同学被推荐到校园广播的播音员之一,又加入了学生会,其他科目的成绩也陆续提升了,从初一时候一个成绩一般表现一般长相一般的普通生逐渐在初三时候成长为优等生。

这成为我们以后经常聚会的谈资,但是从来没有人总结这里面蕴含的道道。

 

02年中,我在一家管理培训公司工作,邀请一些教授到临沂授课,然后卖票给一些企业老板。凭着衬衣一天被汗水溻湿至少三次的努力,不到一个月时间,我卖了120张票,在5个业务员中,我是第一,比他们全加起来卖的还多。那次课程后来加上赠票,大约有400人参加,效果很好,一举确立了我们公司在临沂培训界的位置。那时候培训市场在临沂刚刚发端,好多同行都来参加课程。

会后,我经常被一些同行邀请去在他们举办课程时客串会务执行,帮着协调安排,因此认识了更多老板朋友,也有了更多机会,在大约一年的时间里,我积累了三本名片夹,大约1000多份资料,这为我以后做图书和其他业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正是因为04年春天一次在知春湖会议中心和银东铝业肖总的认识,促成了06年底我在新波浪传媒公司的一个单子。而这个单子是我刚到新波浪公司第三个月初签的,虽然只有7万,但是却避免我像其他刚入公司的十多个同事一样流失,成为那一批新同事中仅存的硕果。

 

从那以后我总结出一点工作体会,那就是我除了腰椎间盘以为,至少要有一点是突出的。在工作上,这一点是我区隔于单位其他同事的USP。仔细衡量,哪里是可以突出的呢,我固然工作努力,但是还有同事比我更努力两倍的。我写文章尚可,但是公司文案对文字的驾驭却比我更精到。对于各方面都资质一般,甚至在很多方面是短板的我,实在是找不到可以更突出的地方,正在苦闷的时候看到王健老师的《思路决定出路》一书,也就是现在这本《不!可能》的初版本,简直是豁然开朗,对工作思路的转变大有裨益。那就是,除了努力工作之外,我还要做公司学习力第一的员工,要让老板和客户知道,我对他们而言是有无限工作潜力的。我把业余时间几乎全用来阅读一些企业策划、营销管理、城市文化之类的书,看一些教授的学习光盘,这使我思路更加开阔,和客户交流起来更流畅。也运营一些学到的管理方法为客户提一些工作建议,于是有更多合作机会。

这个决定很快明显的提升了工作力,公司轮流主持的晨会成了很多同事的负担,也成了我更好的运用学到方法的平台,把晨会主持成“头脑风暴”式短会,成了形成企业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优势突出理论影响了我在2009年,10年运作《时尚临沂》杂志的具体实践。经过近一年的运作使杂志盈利,遗憾的是我还是因为年轻失去了那个很好的平台。年轻时是最坏的,因为经历了太多挫败和打击,年轻时也是最好的,因为心智得到了成长和锻炼。后来,我原谅了自己,为什么一切不能重新开始呢?在创造一个合适的时机。

 

我对未来是一个清晰的规划的,那就是先做好一件事,这件事就是再创刊一份时尚生活类杂志,这是我唯一能有把握做好的事。不论是跟别人合作来做,还是我自己自主做,都要走这条路。在这一本杂志做好的基础上,我才有可能去想做其他事情。所谓的多元化并不是多向出击,而是在集中力量做好一点的基础上,再做第二件事,以此类推。我不缺乏工作机会,缺乏的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恒心。我已经浅尝了几年,不能辄止。尽管很多朋友劝我,天堂向左,杂志可能是向右,而且平面媒体以后越来越没有优势,但是我还是固执的做着,不论别人如何看空杂志行业,我都没有理由不看好,并且会坚定的做下去,这可能是我的职业宿命。

 

恰好我在和朋友聊天时候说起这个理论:做好当下的事,只做一件事,把它做到最好,然后再做下一件事。她竟然说这个药方可以治疗她的浮躁病,这倒是我没想到的,我的青春也很浮躁,甚至现在也有些浮躁,好在我心态比较好,屋宽不如心宽,自我调节很重要。我经常恭喜那些失恋的同事,多几次恋爱经历,不论成功的失败的,都是丰富青春期的回忆,宁愿多一次失恋,也不能多一份苍白,因为失恋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和别人,也更靠近成熟。有些问题属于青春痘属性的,不能视为疾病。恰恰是这些问题让我们成长,它历练了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