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传媒:我的七年之痒

(2012-10-13 14:19:14)
标签:

杂谈

分类: 心情随笔

前几天和一个新认识的朋友聊天,他问我做媒体几年了?奥,我一想,05年入行,现在是第七年了,原来我已经做了七年的传媒了,当时只是想着喜欢就做了,从来没想过要计算年份,因为没想过改行,七年了,好像有个老兄说过不论做什么事到了七年的时候总是会有“之痒”之类的症状,爱情如此,婚姻如此,行业工作也如此,,老早就想着总结一下这么几年的经历,但是琐事与琐人缠绕,没法静心去总结,现在终于到了总结的时候,

 

05年5月,我在无锡回来后到鸿儒公司企划部,戴总要做一本关于管理方面的刊物,只要是用于培养和帮助公司下属的几百家加盟店和合作客户间管理层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提升,建设学习型企业,让公司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迈上更高层次,当时也没有想太多,主要是因为单纯和不成熟,于是就组建了班子开始做,后来这份刊物出版了两期,在管理层和合作伙伴中反响还是不错的,但是没想到印刷成本和人员工资的成本实在太高,而且这刊物本身就是几乎不盈利的,后来公司意识到提升管理层素质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有很多比刊物更好效果的方法,所以就将刊物变换成内参的形式,成为仅限公司内部交流的一份资料。做刊物的想法因为缺乏详细的规划,单凭主观意愿来做,又没有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对于一家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有些奢侈了,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杂志这种形式的媒体。现在想来,当时确实是太单纯了,周身还是书生气,热情和态度远不如专业技能更重要。一个项目的成功是有失败的实践积累起来的,特别是要考虑到大的环境因素,一个市场受众狭小的产品在一个区域市场更难成功。这是定位的问题,与努力无关。

 

几年后戴总和我聊起这段小插曲,说了一句话我很感动并记忆犹新,当时主要是想培养我,让我带一支队伍,为将来做更大的事业做个积累。成功了失败了都不重要,关键是人的成长,如果事情侥幸成功但是人员得不到扎实的锻炼成长,那成功就是单薄的,说不定会走向更大的失败。我们会将一个项目放在时间,空间等多维元素里去衡量,而不是计较一时一地的得失。

 

06年下半年,读到一篇文章和一本书,《商界》杂志上的一篇江南春的分众传媒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文章,和一本《分众的蓝海》的书,我对楼宇电视这种新兴的传媒形式有了非常大的兴趣,后来有幸和丁总认识了,丁总谈起他以前策划的好多活动,和做晚报广告代理时积累的资源,以及对未来分众性质传媒发展的远景及无限潜力,新波浪传媒成长的每个节点,热情认真又激情洋溢,思路开阔又务实严谨。丁总递给我他的两张名片,一张是他新波浪公司的执行董事的名片,一张是临沂日报公告事业部主任的名片,虽然公司小有规模和名气,丁总显示低姿态,谦卑严谨,我当时再想,有这样心态 的老板,事业是一定会做强做大的,于是下定决心,到新波浪传媒工作。

到公司的第三个月开始为公司签单,陆续认识了银东铝业的王总,做红酒代理生意的李姐,宇帆高尔夫球场的刘总,劲霸男装的危哥等等几十家至今关系密切的客户朋友。后来我总结了个规律,不论你怎么认真努力,总是有些客户没和你合作,但是不合作不影响成为好朋友。就这样本着交朋友的心态,来帮助客户朋友们如何通过广告的合理投放取得最大的宣传价值,客户部投放我们电视广告,但是他们需要户外广告,那我就把做户外广告的朋友介绍给客户,促成他们之间的合作,这在传统里叫成人之美,通过这种方式,我又和不同广告形态的同行成为朋友。

和客户在广告谈判有很多言不由衷的地方,比如一些数据的界定,因为没有一种合理的检测广告效果的工具,所以客户大多是以今天投放多少广告后,明天我的营业额是不是明显提升为标准,在各类商品极大丰富的今天,很难有种产品单纯通过做广告就明显大卖,广告只是经营的一种辅助手段,不是主要手段,特别是在消费者同时接触多种广告形态的今天,广告效果的最大化是要通过整合传播方式来实现,同时还要有商家整个系统支持,举个例子,一家品牌服装店,通过广告吸引来消费者,但是如果店面店员的服务跟不上,消费者同样可能不买单。我经常在在银座四楼的品牌男装店消遣(主要是想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有些导购对我爱答不理的,让我对他背后的品牌顿时没有好感。

我们在协助商家投放广告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经营多做企划。最典型的就是劲霸男装店。当时新波浪公司在广场世纪城办公,中午我经常和同事一起到解放路和八一路交汇处北边的一条小吃街吃饭,有一天吃晚饭往回走,我看到小吃街正对过路南的一家店面正在装修,看店面的规模大约有3,4百平米,应该是一家什么品牌的店面,就顺道进去看看,里面尘土飞扬,装修工人的电动工具不时发出刺耳的尖叫声,在大厅东侧,看见两位衣着光鲜的老兄在聊着什么,就凑过去给他们搭讪,他们正是危总和王总,两位表兄弟合伙开的这家劲霸男装店,我介绍是做楼宇电视的,走到这里进来看看,就这样聊起来。危总对我们楼宇电视非常感兴趣,我邀请他和王总到我们公司实地考察下,同时在上下电梯的时候留意下楼宇电视的效果。没过多久,他们装修完毕开始试营业,这时,危总和王总到我们公司来,看到我们经营很正规,又和丁总面谈了下价格,就签单了。从那以后,和危总的关系更近了一层,有时候一起吃饭闲聊,我就告诉他一些经营思路供他参考。比如怎么和地产的售楼处、汽车4S店跨界合作,怎样通过商品的置换取得最大推广效果,怎样和做红酒生意的朋友合作,介绍一些老板认识方便他做团购,协助他培训新员工,就这样我们的合作更密切了。

一定要从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的角度出发,除了广告传播价值,还应该有其他的我们力所能及的提供的增值服务。客户的成功才是我们的成功。

每天早晨的晨会是新波浪公司一个优良传统,大家畅所欲言,也是个头脑风暴会议,我有幸高频率的主持晨会,是至今引以为豪的经历。

后来这个会议成了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平时我们都在外边谈客户,甚至下午都不回公司,只有早上在一起会面,把平时业务积累的问题逐一解决,分析心得,交流体会,共同成长。这在以后深刻影响了我。

 

在新波浪公司发生了很多趣事,以前在文章里大多都写过了,还有一件也很有代表性,有一段时间,丁总说看了沃尔玛老板亲自在超市接客的启发,他也要和我们一起开发客户,他要到一线去发现客户,但是他平时又太忙,根本没时间,想来想去找了个时间,就是每天早晨5点到8点这段时间,他要开车带我们把临沂的市区各条道都转转,一个是看哪里有楼盘竖了围挡还没开始宣传的,赶快公关,再就是一些新开业的品牌店面和搞庆典的公司,等等,总之就是要发现有价值的客户信息。有一天轮到我跟丁总跟班,我早晨五点多天刚蒙蒙亮就赶到办公室,一会丁总也到了,他说有点饿了,就带我到银雀山路二小东边的于家糁馆喝糁。排了半小时的队终于轮到我们了,终于上了糁和油条了,丁总一边吃一边感慨,说要是我们公司的生意要都像于家糁馆这样就好了,每天早上几百号人排队喝糁,风雨无阻。我当时觉得丁总太朴实了,当时调侃一下他,说我们肯定不能像于家糁馆一样,

糁馆是三五个自家老头老太开的骨子里是小作坊的路边店,没有做大做强的基因,每天早上看似几百号人排队,客户群庞大,但是每个客户的消费平均在6元左右,基数大而产值低利润微,如果我们的几百个客户都是那种平均单子在千二八百的产值,估计丁总你就要疯掉了,我们还是要树立“抓大放小”的经营思路,将军赶路,不追小兔,你丁老板带我们出来转转启发我们 发现业务信息,做做秀还是可以的,但是要是让你真的去谈客户,以你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低于十万的单子你都决对不能去谈,要让业务经理们去谈,你只管做好战略性东西。有的老板是在越来越小的事上越来越精通,在越来越大的事上越来越迷茫,而我们要有战略意识。一个元帅不要天天去研究什么刀谱剑谱棍棒练法,这些都是“打狗棒法”,要想着怎么去应用兵法战策(企业定位战略),怎么去协调将领(高层干部管理)及敌方状况(市场及竞争同行),朝廷关系(政府相关口),只有这样才有取胜的把握。要在更高层面上规划我们的事业定位,要想做强做大就要通过安排干部来实现目标,而不是亲力亲为。

 

作为领导另外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就是时间成本,比如购买电视显示器,现在采购一百台可能需要20万,过一两个月再采购可能会减价到15-16万能节省4-5万。这是降低采购成本从而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这是看似完美的决定,但是如果竞争对手现在花20万采购了一百台电视,利用一两个月的时间把有价值的地点都签合同安装了电视,那我们就在发展速度上落后了一大步,这远远不是节省几万块钱可以弥补的。这就是时间成本。晚一时可能就会晚一大步,再想追赶就得付出更大代价。

 

07年底,我建议公司开发一本时尚生活圈类杂志,和楼宇电视整合起来,对临沂高端场所和中层白领阶层受众实现二次覆盖,前期定位是楼宇电视的辅助媒体,后期可以做出独立的城市生活杂志,丁总考虑了一段时间,因为之前操作报社《东方青年》杂志的失败经历,影响了他现在的决策,包括公司中高层也对这个杂志不置可否,所以这个事情就搁置下来,我却因此有了更多想法。这就是后来我做《时尚临沂》杂志的缘起。

 

不久后我就离开了新波浪,我想对未来重新做个规划, 我的离职一直没有得到丁总和公司批准,后来同事在QQ上跟我聊天说,我走后很长一段时间,每天早晨的晨会还是要点我的名字,但是已经没有答“到”的人了。谢谢,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却有永远的朋友兄弟。虽然我只在新波浪公司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却是我真正有职业意识的一年,通过楼宇电视这个平台,结识了很多朋友,赚的钱很快就花光了,但朋友们却是恒久的财富。个人也得到了锻炼和成长,这才是我在新波浪最大的收获。

 

08年春节后的2月,春寒仍料峭,万物却萌苏。戴总又打电话说要做一本杂志,把几年前的想法实现了,让我再回公司运作这个项目。就这样我又回到鸿儒集团,3月注册了分公司鸿儒传媒公司,开始组建团队运作《尚城》杂志。

那是一段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时光,也是一段充满失落和伤感的时光。因为缺乏时尚类媒体运作经验,我们先后请了两任执行主编,结果这两位也是言过其实,说得好做的差,在留下一地鸡毛后先后离开。这对戴总和我的打击都非常大,我们知道自己的不足却又无法弥补,当时想到的是从外地请成熟的主编来,后来想到那主编对临沂不了解缺乏城市感知,从临沂本地招的主编又如此伤心,我虽有热情但是也不专业,综合素质也不能胜任,经历了很多周折后,戴总无可奈何的表示暂停这个项目吧。就这样我的传媒梦想又一次流产。

 

08年可以说对我是个巨大的打击,好在唯一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了女友,也就是我现在的爱人,我能挺过那段艰难苦涩的时光很多是源于爱人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一个单纯善良的沂水姑娘,不论我做什么她都全力的支持,始终对我充满信心。这也迫使我不得不对自己“充满信心”,去做好下一份工作。

 

09年初,我厌倦了跟别人打工于是就注册了风驰传媒公司,自己创刊《时尚临沂》杂志,这里面很多曲折都总结过了,不论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我都没有看太重,我想最重要的就是这近两年自己创业的经历。很多事情只有经历了才明白,《时尚临沂》出版了7期后,归于沉寂,对我来说,也算是个对自己创业这种桎梏的解脱。

 

10年末,戴总又让我回鸿儒,我自己都纳闷,我和鸿儒之间这到底是怎么了?我怎么就摆脱不了鸿儒元素这个命运?戴总每次都给我信心,又每次都让我伤心,我的心估计就是在这反复的折腾中强大起来的。我不知道等待我的又是怎样的天地,只能一往无际的前行。脚步不停,始终向前才是行者。

这次终于把《尚城》杂志做出来,并出版了5期,市场反响还是很好的,但是我背后的集团支持系统出了很严重的问题,如果我要继续做下去,就要有勇气克服这个系统困难,我也尝试去克服这个困难,但是,我没有能力。更重要的是,后来我懒得失去了勇气,如果我要把这段经历仔细起来,必然会伤及一些领导的利益,我还是选择了退却,毕竟我的路还宽,还要照顾到某些所谓的领导的吃饭问题,所以,我不想在继续浪费生命去做无谓的抗争了,,

 

来时,我对戴总说过,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我都不会再离开鸿儒了,,2012年6月,我再一次食言,只有一个原因,我还没到退休年龄。这么多年,尽管业绩乏善可陈,但是我对鸿儒公司的感情是非常之深的。离开时,从来没有那么纠结过,可能一个员工离开鸿儒后,他这一生都和公司绝缘了,绝大多数情况是这样的,但是我却反反复复,这不是什么引以为豪的事情,这只能说明我低能力和不成熟。

无论如何,最后我还是选择了决无反顾的离开。

 

知道我离开鸿儒集团后,丁总让我再回新波浪传媒,程哥让我去运作他的0539房产网,刘哥让我到百盛运作俱乐部和杂志项目,我也曾经一度有自己创业的打算。但是这个想法还是消退了,倒不是因为以前创业失败的阴影,而是我还没想好做什么。

 

这七年来我无时不在想着做一本类似于济南《精品》和青岛《搜城》之类的城市杂志,但是我又做到了那些呢?如果我现在一直坚持下去,再过七年,我又是什么样子?我不敢去想。

 

从02年离开东方学习参加工作到现在正好十年,十年了,当时在学校时,魏老师问我们十年的梦想是什么?我的回答是第一,我要结婚生孩子有个家庭,第二我要有辆车桑塔纳2000(那时候就知道有桑塔纳这种车),第三我要有套可以俯视广场的房子。现在这三个目标明确实现的只有第一个,当时只知道有桑塔纳这种车,现在没买2000那种型号的,好像已经停产了,只是为了实用便利买了捷达,至于房子,在城南的一个普通小区的经济适用房,只能遥望人民广场了。人总是为梦想活着,你想得到一个西瓜,却发现上帝只给了你一个黄瓜,但是总还是有人只被上帝给了一个小倭瓜。所以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十年前我不知道该做什么行业工作,所以陆续尝试了十多个行业,后来做培训,再后来做传媒,甚至曾经有段时间被一个哥哥鼓动要去做轮胎,更要命的是想去做家电,,迷茫迷惑迷瞪,后来想着在传媒行业做,主要是因为喜欢阅读。这个行业有很多可以丰富人精神的东西。

可以说这十年我几乎是为梦想在工作,结果梦想也这么打折的实现,下一个十年我可能不会继续单纯为梦想活着,,现实一点,我有可能只为钱而活着,这应该是进步吧。

 

为梦想还是为钱还是为了其他?这些都不重要,关键是能让我感到每天生活的都有意义,生命的意义在于用活着好的心态去过好的生活。

 

七年之痒,七十年又如何呢?希望我能活到那时候吧,呵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