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又归桑田
标签:
杂谈 |
分类: 心情随笔 |
在我八年的工作历程中,鸿儒公司是一个比较特殊符号。这不仅是因为我在鸿儒公司完成了从实习生到职业工作者的转变,更重要的是,她已经成为我青春生命的一个情结,
零四年五月,我到鸿儒公司工作,因为比较喜欢看书,所以也就做了这份卖书的工作,那时候只是一个普通的图书直销员,日子过得简单、辛苦而快乐,每天到市区一些单位联系卖书,记得那本《没有任何借口》,我卖了近一万本,,积累了几十家客户,因为资历太浅,接触不到大企业的领导人,只能在一些小单位身上打主意,就这样不停的谈客户,通过和人交流沟通锻炼自己,好在是学营销专业,而对书,我又充满无尽的热情,我卖的书都是先自己看完,然后再告诉客户为什么要买书,记得沂蒙机电的王洪勇老板在打电话的时候就我问我为什么要买《没有任何借口》这本书,我告诉他这些都是市场证明最成功的企业总结的管理智慧,你没有时间看,即使看了也没有时间给员工详细讲,所以你买了给员工看,让员工感觉到老板的关怀,同时也自己的职业素养,,王总当时就定了200本,单位每人一本,包括他自己,我真是有一种成就感,,
阴天下雨不能外出的时候,我就猫在仓库里看书,差不多一天不出来,里面各类书籍堆积如山,我就像掉进粮仓的老鼠,贪婪的,喜悦的看书,甚至看见好书就买下,钱不够了就在工资里扣除,连领导们都很诧异,怎么有这么爱看书的员工啊,
大约工作了两个月多,才见到戴老板,他那时候很少到公司,我是个刚进来的新员工,和董事长之间没有话说,见了面也就是问个好,我怎么也没想到,会和戴老板在以后8年的时间里如此多的“恩怨纠葛”,
就这样一直做到10月份,业绩也渐渐上去了,在公司的支持下,我在沂蒙路书苑小区旁的沿街租了两层两间的店面,开了一家鸿儒教育书店的连锁店,当时也没有想太多,就匆忙开了,后来才知道开店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单纯的做好销售并不一定能开好店,开店是一个相对复杂的事情,首先要办好各类执照,我最讨厌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但是他们好像喜欢和我打交道,经常来搅和,还有税务,卫生费,甚至还要打发好小偷和要饭的,我那时候并没有多少钱,想着通过卖书循环,但是书毕竟不是快销品,真正卖书的时候才知道看书买书的人是那么少,就这样惨淡经营了两个多月,我实在经营不下去了,就转让给其他人,算完帐,我才知道我亏了接近两万,真是惊人啊,这是我第一次遭遇经营失败,,,,
转了书店,又无事可做了,苦闷了一段时间,后来戴总打电话让我回鸿儒继续工作,那就回来吧,这次不但是自己卖书了,公司安排我做市区6家直营店的管理,那时候真是想把我们的直营店、连锁店开到全省全国,因为我们是省内唯一可以进行授权连锁经营的民营书店,
工作闲余,和戴总经常在金鹰花园的办公室聊天,晒着暖阳,谈个人工作,谈到对未来工作的规划,谈到读书,这是对我的培养锻炼和莫大的期望,,我算是当时和戴总交流时间比较多的员工吧,,戴总勉励我努力锻炼自己,将来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但是我还是年轻气盛,经常和负责常务管理的负责行政的苗主任发生言语冲突,特别是在业务管理上,甚至一些生活琐事上,,记得在一次公司中高层工作会议上,我严词批评了几位领导,当着那么多中层的面子,领导们实在下不了台啊,估计是公司历史上也没有这么严重的事情,因为我实在忍受不了当时那种工作效率,总是推啊拖啊,甚至畅销书都快卖的差不多了,我们才刚进货,我负责的书店业绩一直上不去,非常着急,所以就采取了这么激烈的方式,,我说完后,戴总带头鼓掌,宋总和苗主任也赶快鼓掌,我血脉喷张的,当时有位气质优雅的女士一直在旁听着,后来轮到她发言的时候我才知道她是苏董事(再后来知道她是戴总的夫人),她微笑着说我有股年轻人的工作热情,好好工作一定没问题,,
会议结束了,戴总又让我兼着公司的企划,哪怕不胜任,也先锻炼着,现在想来,大多是我的不对,我没有做到谦卑,总是想表现自己,可以换一种更合适的方式给领导提建议,,
在一次戴总出发的时候,苗主任和另一位老总合起来为难我,我怎么可能向他们屈服,当然,我也再受不了他们,一气之下,就离开了,也没给戴总联系,不能让他为难,就这样我第二次离开了鸿儒公司,读了那么多书,却连最基本的周围的人际关系都处理不好,现在想来真是太幼稚了,,这件事也给了我一个深刻的教训,那就是你不单是把工作做好就以为万事大吉,更重要的是和人交往的学问,有时候甚至后者比前者更重要,我讨厌为了达成某件目标去逢迎讨好别人,但是,别人不会因为你的清高而高看你,反而会想法子给你难堪,职场就是江湖,你无法理解那些混江湖和闯江湖的人的区别,,好在年轻,没有什么失败,不过是经验的积累,我唯一的优势就是我要比那些给我难堪的人年轻,只要这点还在,就有翻盘的机会,
05年春节后我去无锡,举目无亲,有时候想起戴总和鸿儒公司,有一次就给戴总打个电话,他让我回临沂时候找你,断断续续的打完,我已是泪流满面,我对自己怨恨多于后悔,,除了自己,谁还能让自己一败涂地,?
五一后我回临沂,到金鹰花园见戴总,时隔不到半年,戴总估计是考虑到我那点可怜的自尊心,温和的批评了我不该这么青涩,做人做事的方式都得要改善,这是到现在相处八年,我批评了他近百次,戴总却是对我唯一的一次批评,真是惭愧啊,,
接受了两天的开导,戴总又让我回公司工作,还是做企划、人力资源,慢慢历练吧,那时候我在南方带回来很多杂志,都是在临沂看不到的,其中有一本《突破管理》的杂志,戴总看了非常喜欢,经过一个月的论证,公司决定做一本内刊式管理类杂志《创新管理》,由我具体负责此事,我也是现学现卖,通过大量阅读参考来汇集资料,在出版了两期杂志后,,因为财务原因,或者是因为看不到这本杂志的前景,戴总说暂停吧,将来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再做,,恰好公司另外一个项目鸿儒书城正在筹备开业,戴总让我把精力放在书城的企划上,但是当时投放的广告不多,推广活动也不多,基本上实际工作很少,市区的鸿儒书店也在不断萎缩,精力都放在旗舰店上,,书店不像超市,客流不多,加之我们的位置有些偏僻,周围的居民小区大多是村庄改造的,图书消费能力差,企划管理比销售缺乏激情,我的长处还是到一线和客户打交道,,就这样,我给公司建议做行销,行动销售,主动销售,然后组织一个班子到下边学校和大的单位摆摊卖书,公司同意我的建议,就这样我带着一个班子,带着书和架子到郊区学校里卖书,给公司消化库存吧,这样还能壮大鸿儒品牌的社会影响力,做了一段时间,实在是也缺乏激情,,
年底的时候,庞哥找到我要一起做一本生活类杂志,我被他说动了,当时也被南方城市里的时尚类杂志勾起了做杂志的神经,于是我又向戴总说明,在单位一点激情也没有,想做媒体锻炼一下,戴总沉默了一分钟,最后说去吧,在哪里都是积累锻炼,,我第三次离开了鸿儒,
后来因为资金的问题,我们的杂志项目流产了,我再一次失业了,这次是再也没脸见回鸿儒戴总了,就断断续续的帮朋友的公司做零工,赚点业务提成,实在是一点方向也没有,,
零六年十月我到新波浪公司做业务,恰好的是丁总也认识戴总,有一次丁总请戴总客的时候带着我,席间谈起来,戴总才知道我这一年的情况,,从那时开始,我们又联系多起来,我经常给他送一些新鲜的杂志,我在网络上下载了大量的传媒运营资料给戴总参考,一年的时间,我们经常沟通做杂志的思路,
零八年三月初,戴总打电话说要做一本时尚综合类杂志,想来想去还是让我回公司组团队做这事,我兴奋地回鸿儒组建了第六家分公司,鸿儒传媒公司,当时,我们只是想要做杂志,但是没有具体的实施方案,所以就想外聘主编,但是聘来的第一任主编在一个多月的时间原地踏步,没有任何进展,也没有更好的思路,感觉是个混江湖的,把我们整个团队很郁闷,于是就辞退了,请的第二任主编口才到是极好,就是缺乏执行力,拿不出一个可行的实施方案,也不注重团结队伍,以至于十几个人的公司派系林立,相互对立,几乎无法开展工作,断断续续的实施了三个月还是没有打开局面,更可气的是,两个派系竟然公开决裂,水火不容,戴总一气之下就统统辞退了,历时半年多,在投入了近20万两银子后,传媒公司又剩下我孤单一人,真是异常郁闷啊,
即使是在当时传媒团队解散,项目暂停的情况下,戴总也没有辞退我的打算,但是我实在不知道我在鸿儒留下的意义何在,我第四次离开了鸿儒,
从那以后,我厌倦了给老板打工,
零九年初,我就酝酿自己开公司自己做杂志,除了做杂志,我实在不知道还能做什么,就这样注册了风驰传媒公司,做了《时尚临沂》杂志,出版了六期后,这中间经历了很多,都写在《别了,时尚临沂》一文中,也不想再啰嗦了,,一零年底将公司转给了沂南的陈老板,陈老板一一年春节后,也就是前不久将公司搬到沂南,我又一次面临待业了,,,
在经历了打工,创业,亏损,失败,迷茫之后,我静下心仔细过滤和沉淀,我是一个坚定地人,即使失败了,我也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现实社会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我这样的失败者固然可惜,但是我自认比那些没有胆量去尝试、终日固守一隅、也终不会有所成的人要活的有意义,因为我们在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尝试和打拼,我们没有浪费光阴的喟叹,也没有为碌碌无为感到羞耻,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了也就够了,,浪子回头金不换,又有谁能断定我的下一份事业就一定不会成功呢?
因为每一次杂志出版后我都会送给戴总,所以他对我的情况了解多,
在得知我现在的情况后,他又让我回鸿儒,这么些年,我一直很落魄,没做出一点业绩,也不知道戴总到底看中我哪一点,也可能是他下决心要做帮助我的贵人,还是其他,总之,和戴总和鸿儒公司还是缘分未尽啊,
就这样我第五次回到公司,想来也算是中国企业历史上不多见的案例,以至于以前的在单位工作十年多的同事见了面说我“真伟大”,世界很大,企业很多,可是能容下我这样进进出出数次的只有戴总了,
今日的鸿儒集团公司和以前的公司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文化公司的业务遍及全国东部各省市,物流公司在十三路建设了3万多平米的物流园区,二期物流园占地500亩也已经完成规划,出版发行公司也已经陆续和北京一些国家级出版社合作图书全国发行业务,置业分公司已经成功开发了几个楼盘,并且将投资三个亿在新车站对过开发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鸿儒国际文化广场,一年半后我们就要搬入26层的鸿儒大厦,集团已经做好了在三年内上市的规划,,这一切都预示着鸿儒集团正在做强做大,成为省内甚至国内知名的文化产业巨舰,也预示着我们的明天会更加美好,,回望零四年我初到公司工作的库房区,已经被置业分公司开发成幸福时光、嘉园小区,不经意间,沧海桑田,一切却又都像是在昨天一样,
在文化园区,在自己的办公楼上,坐在三楼宽敞明亮的办公区,给我们配备了苹果等一流的设备,集团公司已将传媒事业列入三年战略规划中,依然由我来做传媒项目总监,曾经沧海仍为水,水流千遭回大海啊,谁也没想到,我更没想到,我居然又回鸿儒了,,
鸿儒就像大海一样,用她那母亲一样宽广的胸怀再一次接纳了我这个“反复无常”的孩子,
在鸿儒,我又找到了新的起点,每天早上八点准时到办公室,快速看完《沂蒙晚报》、《齐鲁晚报》,再浏览下凤凰网,然后开始一天紧张忙碌的工作,忙碌着才能感觉到充实,,,
鸿儒,这一次我是再也不会离开了,因为,这里就是我的家!!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