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顾马视角】我眼中的朱来扣其人其事
(2021-11-07 16:41:39)
标签:
顾宝兴
顾马
朱来扣
潜堂
|
分类:
如歌行板
|
编者按:
朱来扣先生在《新闻晚报》期间曾应命兼任画刊编辑,
每周一期对上海乃至海内外知名艺术家及其作品进行展示、评介, 直至2013年底《新闻晚报》停刊。存世有七年之久的艺术画刊,
因秉持刊发艺术家及作品之审美格调, 评介文字学术性与可读性相兼, 为艺坛和业界注目,
成为大众媒体中具有影响力的艺术版面,颇受上海及海内外艺术家的赞誉。眼前这些大多以“令野”之名写成的艺术评论文字,
几乎皆为当时与艺术家们交流、赏读其作品过程中所写下, 涉及油画、水彩画、版画、中国画和书法以及艺术家访谈和艺术观察、学术主持人语,
乃至有关摄影艺术等诸多方面。
我眼中的朱来扣其人其事
作者:顾马
近几年,大凡有举办茶歇雅集、喝酒聚聊及书画展的,总要在由头上挂个以为相适的噱头,或谓之“文人”啥的,至少外界看起来风雅,也有学问了许多。
在当今书读了越多越糊涂的年代,何谓“文人”,在我的记忆中也越发糊涂了,特地回炉一下,搜查了一些典章文献,皆如是说:“所谓文人,指有文德会做诗文的读书人”。至此,恍然大悟。
话说回来,下月的1号,“状态及可能——朱来扣艺术展”将在沪上二轩文化艺术空间举行。朱来扣,即潜堂兄,我们也是多年兄弟了。
与潜堂兄相识于十多年前,由同门师兄洪杰兄引见。记得当时去拜晤他的时候,在路上洪杰兄告知,朱先生执掌新闻晚报副刊“画刊”之编辑,是沪上资深艺术评论家,为人低调散淡,极具个性,其写艺术家的评论文章,只看艺术家作品的“状态及可能”,其他不管。可以想见其对艺术创作的学术态度了。那天中午,在汉口路申报馆旧址大楼一层的餐馆,我俩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他也对我的作品提出很多见解。
某日,潜堂兄突然来电说:“我给你写一篇评论《回眸朗俊逸,嘶鸣风骨见》,你看下如何?”。我有点惊讶,知道很多书画家找他写评论,他基本是婉言拒绝的,只有他认为你的作品确有可读处,才会允诺。
文章见报后,我为表示感谢,特地画了一幅《八骏图》,并带了一些礼物,约其小聚,却被他婉拒了。这才让我感受到,他是一位有文人风骨的人物,我打心里称他为“先生”。
潜堂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是一位“先锋诗人”。那个年代,舒婷、北岛、顾城的“朦胧诗”在我们这代人的口中是很时尚的,而他以“芜弦”之名发表的很多现代诗歌,也是当时我喜欢的诗歌之一。
在往后的交往里,才知道潜堂兄在写作艺评之余,喜欢作旧体诗词或写些笔记之类的文字,喜欢写毛笔字,温文淡雅,沉静古艳,自有一种禅味其中。他的书法、承袭了以前的文人手札风格,以小行草为主,篇幅都不大。偶尔也会作大字。他并无拜名门老师的经历,然其书法隐显文人风骨。他对传统文学、中外哲学、古今宗教研学所积累的功底,为他从传统书画的阅读中汲取精华,成就独具一格的书风打下厚实的基础。看他的字,应是从西晋陆机《平复帖》、唐代怀素草书以及近代于右任草书等三家化所参悟、化融得之,且以他对艺术审美的自觉,将古今草书三大家的笔法、结体融合,自出机纾。
我常跟他说:“从未见你临什么帖嘛。”他说:“我确实很少临帖,但读帖的时间还是很多的。”
篆刻,也是潜堂兄文人生涯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把篆刻创作视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个部分。他的篆刻作品,往往随心所刻,多以表现自我的乐趣为主。他也常以自作诗词句入印,从秦汉印入手,喜欢战国玺印的自由和不羇,有段时间他还取简牍文字创作过一批印。他常会通过对所刻印语的理解,在印面上运用相适合的配篆、布局形式,最大限度地将印语所含的意趣表现出来。浸淫此道多年,他的篆刻作品已形成了有自己独特面貌的文人印风致。而今在书画篆刻饭圈里,能将自己诗词入印、书写的不多见了。抄录古人诗句而自称文人或者书家的多了去,此种文人,我不敢苟同称之为文人。
潜堂兄的此次展览取名为“状态及可能”,来自他手头在编的新诗自选集书名,通过展出五十余件自书诗词、篆刻作品和部分涂鸦作品,还包括其他抄录古诗文和佛经的书法,呈现给观众的是一个真正称得上文人艺术展。我想,此次艺术展大概也会给圈内圈外人士获得一种启示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