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马诗稿】七绝戊戌冬至雨日适园

标签:
顾宝兴顾马顾马酒画马名家冬至诗词 |
分类: 青词绿章 |
七绝
作者:顾马
日临冬至雨霜寒,
律转黄锺碧叶残。
试问东君方破腊,
一阳潜起瘦枝阑。
注释:
1.黄锺。指与冬至日相应的律管。古代农历月份的别称。古乐十二律相对应农历十二个月份。十二个月与十二律的对应关系:黄钟(十一月)→大吕(十二月)→太簇(一月)→夹钟(二月)→姑洗(三月)→仲吕(四月)蕤宾(五月)→林钟(六月)→夷则(七月)→南吕(八月)→无射(九月)→应钟(十月)。 中国古代十二律制:古代律制,用三分损益法将一个八度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的一种律制。各律制度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又,其中奇数各律(黄钟、太簇、姑洗、蕤宾、夷则、无射)称“六阳律”或“律”;偶数各律(省略)称“六阴吕”或“吕”。总称“六律、六吕”。或简称为“正律”,乃对其半调(高八度各律)与倍律(低八度各律)而言。按《礼》:“五声十二律,还相为宫。”卢植云:“十二月三管流转用事,当用事者为宫。宫,君也。”郑玄曰:“五声宫、商、角、徵、羽。其阳管为律,阴管为吕。布十二辰,更相为宫,始自黄钟,终于南吕,凡六十也。”皇侃疏:“还相为宫者,十一月以黄钟为宫,十二月以大吕为宫,正月以太簇为宫。馀月放此。凡十二管,各备五声,合六十声。五声成一调,故十二调。”中国古代律制“十二率”,又名“正律”,简称“律吕”。在一个八度之内分为十二个不完全相等的半音。
2.破腊。残腊,岁末。
3.一阳。冬至日,长黑、昼短。古人见“阴极之至”之时,已知“阳气始生”,谓“冬至一阳生,天时转日长”。冬至时吉语,便是“迎福践长”。“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漫漫冬日,阴阳流转,些许慰藉、期许。
4.潜起。在不知不觉中而来。
5.瘦枝。梅树枝干。
说冬至
冬至日,一般都为公历12月21日或12月22日二日。因冬至无固定日,与清明日同,称为“活节”。
古人讲: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古人认为自冬至起,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即下一个循环开始
了,冬至一阳生、天地阳气回升,为“大吉之日”。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据说,唐宋时期冬至就是祭天祀祖的日子,皇帝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则要向父母尊长祭拜。宋朝以后,冬至逐渐成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明、清两代的冬至日,皇帝要举行祭天大典,谓“冬至郊天”。民间在这一期间同样有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故而冬至才被称为“小年”。冬至,古称“日短”或“日短至”;古人认为,冬至节气是计算我国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因为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在民间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古人喜贺冬至,今人虽多不以为节,但冬节再怎么说也是“年时八节”之一,如北方水饺、潮汕汤圆、东南麻糍、台州擂圆、合肥南瓜饼、宁波番薯汤果、嘉兴桂圆煮蛋,滕州羊肉汤、江南米饭、苏州酿酒、文人顾马酒等。
北方水饺
潮汕汤圆
东南麻糍
台州擂圆
合肥南瓜饼
宁波番薯汤果
嘉兴桂圆煮蛋
滕州羊肉汤
江南米饭
苏州酿酒
文人顾马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