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隐于市的收藏家

标签:
顾宝兴顾马海派画家和田玉古玉 |
分类: 如歌行板 |
深圳大隐于市的收藏家

中国和田古玉,从汉代到明清各个历史跨度。在大型国有博物馆能见到如此数以百计的古玉荟萃并不足为奇,可在私家收藏中若论精品之完美、年代之丰富、品相之完整,不得不提及深圳的一位集鉴赏藏一身的和田玉收藏家冯。这位收藏“潮人”对收藏有着个人的独特见解:只要是心中所爱,能为人生添墨加彩,能体验到“知识”和“价值”,不在于高低贵贱,把每件藏品都视为珍品臻。
从小耳濡目染钟爱古典文化,由于喜欢老物件,尤其是钟爱有历史价值的和田玉,与冯熟络的朋友都亲切地称呼其为“冯大师'”。
多年前,走进位于深圳市某区中心的一处私人书斋,冯为之取名曰“
修心宛”,心定则明,是其对人生的一种感悟:“我已是知天命的年纪,人生的起起伏伏,事业的坎坎坷坷,持续修行中的一点个人心得。”宅主人引客在大红酸枝茶几前落座,只见古色古香的橱架上琳琅满目的各式珍品,缕缕沁人肺腑的沉香,在和煦暖阳的光影里氤氲凝散……置身其中,尽忘窗外烦嚣,颇有“大隐隐于市”之感。
冯解下胸襟侧位随身佩戴的一串玉珠,,一边把玩一边聊起自己爱玉近“痴”的鉴藏经历:冯的外祖父和外祖母虽然都是经商出身,但都有收藏古董的爱好,他从小开始也在耳濡目染中获得和田玉的相关知识。如今冯每到一个城市,都要去当地的博物馆走走看看,拜访当地的知名藏家,与各地藏家在交流切磋中学习更多关于和田玉的材质、工艺及历史特征,乃至其背后的文化涵义等相关知识。

冯喜欢古玉,但不单只爱它的华丽精美,更看重的是其背后所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田玉的温润光莹虽经历千年而不衰,从古至今就被视为善良美丽的化身,它所代表的玉文化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之精粹。
冯所收藏的众多玉件中,有各种级别、规格的礼玉、文房用品和宫廷玩件等,其代表的年代涵盖从汉代到明清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更难得的是,这些玉器全部都是中国产的和田古玉,并且品相完整,极具艺术欣赏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注:正宗的和田玉石产在昆仑山和玉龙喀什河、喀拉喀什河之中,现在因资源几近枯竭已被限制开采。)
由于历史原因,存世的和田古玉除部分被藏家收藏外,还有很大的比例散布在全世界各地。为了学习、收集这些玉器,冯每年均会前往各地区以及台湾等地、古玩城参加与玉有关的精品展览会、拍卖会等,在近2O年的时间里,冯把玩过的玉品达数仟件。
为了研究古玉文化,冯耗费了无数心力,同时放弃了其他的事业专心来学习和研究古玉,冯说人生就像一件古玉,每一个经历一口历都会留下故事人生就像一件古玉,物件可以历经几千年依旧留存,人则匆匆一世,如果说事业、家庭和爱好三者中取平衡,事实是难以达到的,我的理解是活在当下,珍惜眼前人眼前事,尽力做好每一个人生角色。”
说到古玉收藏,冯提得最多的是“知识”和“价值”,尤其是历史年代久远的物品,只有在掌握了和田玉的基本常识乃至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才能领悟其中一二。冯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迈入和田玉收藏这片世界,主要得益于社会和同仁们的熏染和自己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
据冯介绍,和田玉古称“昆仑玉”,产于新疆和田,是有名的软玉石品种,传世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如今和田玉在国家标准中不具备产地意义,即无论产于新疆、青海、辽宁、贵州、俄罗斯、加拿大、韩国,只要主要成分含透闪石的即可称为“和田玉”。冯说,虽然和田玉如今已是广泛通称,但深受家族影响的他却独爱新疆和田产的和田玉,其文化历史价值,是中华玉文化的瑰宝。多年来,冯对于藏品始终恪守一个衡量准则:必须是质、相、工、艺的上品,并且必须是真正的和田玉。
不过,正如和田玉所蕴含的温润、内敛性格,冯的藏品向来不会秘不示人。与当下部分收藏者“以商养藏”不同,在过去几十年里,对藏品的交流只讲一个“缘”字,几乎是只收不卖,曾有不少慕名而来的拍卖行,希望为其举办专场拍卖活动,虽有巨大的经济利益引诱,最终都被婉言拒绝了。冯感叹说,如果自己当初没有这份守得住寂寞的决心,时至今日也不可能拥有这么多完美的玉器。
前一篇:七绝 月夜莲香 作者:顾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