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上海 全国动物画名家(十四)与你见面---著名画家顾宝兴

标签:
上海书画院动物画展顾宝兴肖伟张秀萍 |
分类: 近来顾宝兴活动预告 |

9月14日下午2:00时,由上海书画院主办,上海雯婕传媒集团协办
“2016上海书画院动物画名家邀请展”将于上海书画院展示厅开幕。
(上海市嘉定区华江支路566号)
总策划:丁一鸣
策划:沈小倩、徐旭峰、郑中荣
策划执行:顾马
学术主持:朱来扣
顾宝兴 1961年生于上海,别号:顾马。斋名:汉唐精舍,江苏启东籍人。灵隐寺居士,法名:耀贤。
上海书画院画师。
中国民主建国会上海市委文化艺术委员会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东方艺术交流中心理事。
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古玩业商会中国书画研究会理事。
上海市收藏协会中国艺术大师委员会注册大师。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海墨中国画工作委员会会员。
著名美术评论家:朱来扣
中国画历史上,自古至今,以山水、人物、花鸟为最,惟善画走兽者不多。虽有唐时韩干的神骏“照夜白”,五代韩晃画五牛,北宋李公麟的白描之马,清代郎世宁的皇家八骏图,近现代的张善子对虎写生、戈湘岚精于绘马、徐悲鸿写意奔马,黄胄雪中之驴、胡成荣擅走兽等,但观之究竟不似画山水、人物、花鸟一般兴盛,名家辈出,蔚为大观。然而,作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审美象征意味的走兽,毕竟也是画家笔下常见的客体表现对象,且更常以中国传统的文脉诗心寄托而写之,达到气韵生动、传意寄情的艺术本体审美诠释。
纵观历代画作,走兽图之百类、百态,虽有历代画家各胜擅其长,不一而足,但所表现的客体对象大多集中于日常生活可见的牛、羊、马、驴、骆驼、鹿、象,或出没山林的虎、豹等等。这些与人类历史文化相伴相依的牲灵,或温驯可亲或威烈迅猛,其中尤以渗透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底蕴的牛、马、虎、羊,入画最为常见。确实,无论是二千年前的汉砖画像中的马,还是后来的文人画笔下的马,其实都是一种审美的文化意识传承,尤其是后来文人画中的骏马图,大抵都与理想中的贤者、隐逸,或英雄、壮士发生关系,成为一种当下生活的具有审美意义的风骨诠释,这无疑集中了一个时期的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譬如徐悲鸿的奔马等等。而当今独步上海画坛的画马名家顾宝兴的马画,显然也自觉地承传了这样的文脉和审美本体诠释的气息。
顾宝兴之画马,虽然未跃出中国画散点透视传统,远取近写,但因了他的作品善于构图造景,文气勃郁,无疑使他的作品从根本上具备了与绘画性相一致的审美性叙事意义。作为构成艺术本体审美诠释特质之一的审美性叙事,是画者对于客体物象汲取后的心相呈现。说到底,也就是画者对于客体世界的自我精神观照与体悟。因此对于画面表现主体对象的马,不论它们是奔、站,或是走、卧等呈现的各姿各态,顾宝兴在工笔勾勒,精心摹写,形似神得地表达它们所应具有的笔墨韵味外,更着意于整个画面的自然与审美的意境构造——平林漠漠,远山间间;瀑前腾跃,柳下汀州,他都善于将马之不同生存状态与天地四时朝夕变化的山林云气相融,通过中国画南宗特有的“温静淡泊”风致,虚实之间,将充满灵性之马所具备的人格化诗意象征弥漫画面,充分展示出绘画本身具有的本体审美的叙事性。观者在面对作为艺术审美本体呈现的作品时,无疑将会和自身的艺术感受和文化经验相呼应,从而获得了画家对于客体对象所呈现的艺术审美本体诠释。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其汲取前人养料的影子,既有晋唐、北宋院体画的谨严工整,也有元、明山水的萧散写意,清郎世宁画马的中西相兼之意趣。难得的是,前人的这些艺术特点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融合,从而迸发出顾宝兴自己的艺术本体诠释个性,在当下中国画的走兽领域里,成就自己一番面貌,殊为不易。这也是顾宝兴先生的绘画作品,在当下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和欢迎的根本之所在。
综观历代传统中国画作者,大抵都是诗文、书法、治印三者皆举。然历经百年变革激荡,当下作中国画者,大凡能举此三者,寥寥无几。顾宝兴先生浸淫艺事既久,虽不能尽得三者矣,但自许作画之时可得其一二,便也甚好。故而,其潜心绘事同时,不废诗律,唐诗宋词常常在握,幽心烛辉,情思寄远,苦吟佳句。其画作上所题诗文亦为自己的文字创作,而不欲背书前人熟句而自得,如“水墨无声纸上开,石桥一梦赴楼台。风流时序随云转,万里河山对月裁。(七绝·题画)”“也觅仙风也觅踪,桃源柳岸忆相逢。银蹄踏遍天涯路,已是河山第几重?(七绝·八骏图)”读来荡气回肠,意境渺远,清风月白,自有那一番风流诗趣。
回眸朗俊逸,嘶鸣风骨见。顾宝兴作品中所具有的人文气息,显然与他自身长期浸淫艺事,承接传统文脉,涵养诗文的修为息息相关。
2016上海书画院动物画名家作品邀请展
蔡育贤、陈东山、顾宝兴、鲁双喜、吴冬梅、
吴孔庭、肖伟、姚占芳、殷明尚、
印良、张根宝、张秀萍、郑宏光、钟基明。
和美之音笔墨生灵(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