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策划:丁一鸣
策划:沈小倩、徐旭峰、郑中荣
策划执行:顾马
学术主持:朱来扣

蔡育贤
1953年生
上海书画院画师、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海墨中国画工作委员会理事、
民革香山书画社副社长。
编著:《动物画技法入门》、《虎谱》、《动物画谱》等。

写虎抒情,意境非凡 ——走近画虎名家蔡育贤
◆凌洛凡
提起蔡育贤,说他是沪上画虎第一人,应该不为过。蔡先生19岁随陆一飞学画山水,此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在掌握了山水画之神髓要领后,他开始对走兽猛禽产生浓厚的兴趣,便创造性地运用山水画中的擦笔皴法,凸现动物的皮毛质感和明暗结构,以求达到丰厚、松灵的效果,至此蔡先生便专攻动物画,其中以画虎最为传神。

古人将虎视为仁兽,如果说画出老虎的劲健需要熟悉老虎的骨骼构架,那画出老虎的“仁兽之风”则需要潜心研究方有所得。在蔡先生看来,老虎与人一样,有丰富的表情,有亲情和友谊,有属于它们的天伦之乐,必须仔细观察研究它们的特点,经过精心的构思,选择恰当的动态,才能中肯而生动地表达它们的面貌。所以蔡先生画虎会从形式上采用工写结合的技法,行笔时略为旷放,造型求实,不过分强调勾勒和工笔丝毛,着眼于笔墨趣味,重点在虎头相貌的刻画上下功夫,头部实写、身体意写,实中有虚、虚中有实,不呆滞匠气。

其实,同一位画家,由于观察的角度不同,产生的感受不一样,表现出的结果也会大不相同。一如蔡先生所画的下山虎,会从虎头开始详细描写,继而突出肩部,然后虎背实,腰部臀部则虚,收尾有力,再配以狂草作为背景,气势十足;而所绘之侧卧虎,身体呈正面形状,头部转为侧面,目光远视,有种宁静致远的寓意;晨曦中的虎,其美丽的斑纹若隐若现,好似消融在朦胧的雾气中,整个画面宁静且柔和;当母子虎相处时,蔡先生则透过眼神的处理,将母虎的温柔慈祥、小虎的天真活泼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现在的一些画师正逐步将表现虎形和皮毛质感转而展现虎韵的时候,蔡先生已经早早地开始以人文的情感和理性借写虎抒情,赋予虎以更深、更广大的意蕴及内涵,这是一流画虎高手之意境。不过蔡先生十分谦虚,一如他所绘之虎般大气,胸怀宽广,他觉得自己还要继续努力探索和实践,在画的构思、题跋、意境等,尤其是在人文修养方面,还有更漫长的路要走。

邀请画家:(排名以拼音为序)
蔡育贤、陈东山、顾宝兴、鲁双喜、吴冬梅、
吴孔庭、肖伟、姚占芳,殷明尚、
印良、张根宝、张秀萍、郑宏光、钟基明。
9月14日下午2:00时,由上海书画院主办,上海雯婕传媒集团协办
“2016上海书画院动物画名家邀请展”将于上海书画院展示厅开幕。
(上海市嘉定区华江支路566号)
本届画展邀请了部分省市的走兽画名家:辽宁肖伟、吴冬梅、郑宏光,河北鲁双喜、姚占芳,香港的陈东山、北京吴孔庭、广东殷明尚、山西张秀萍;上海画家蔡育贤、顾宝兴、张根宝、钟基明、印良。
和美之音 笔墨生灵(序)
中国画的艺术表现,除常见的山水、花鸟、人物画等大宗之外,传统的走兽一科作品也向来颇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与人类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的牛、羊、马、鸡、狗、猫的温情形象,还是深山中莽原上的虎、豹、狼猛兽,这些走兽类绘画作品所表现出人文精神和审美趣味,与传统文化和人性的关怀都是关联始终的,如牛的勤劳、羊的温雅、马的仁义、鸡的明智、狗的忠信和猫的顺爱,以及虎的威猛、豹的敏捷和狼的一意孤行等品性,多被历代画家赋予了各自的生命审美的体验。因而,走兽类的绘画表现在中国画的传统里源远流长,历代精品迭出,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画艺术表现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形式和门类。
此次“和美之音——2016上海书画院走兽画名家邀请展”的举行,大抵也就是继承了中国画艺术一以贯之的优秀传统,以弘扬民族文化的审美品位为己任,邀请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十四位中国走兽画名家,携各自精心创作的艺术佳作,汇聚一堂。这些当代中国走兽名家既有来自南方如陈东山、殷明尚,也有北国的郑宏光、鲁双喜、吴冬梅、吴孔庭、肖伟、姚占芳、张秀萍等,更有海派的蔡育贤、顾宝兴、印良、张根宝、钟基明等,他们的作品大多以新派工笔画和海派小写意的艺术表现为主,笔墨生动,色彩雅丽,自有一番生命和美欢快的审美意趣和欢畅。
这次举行的走兽名家邀请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次全国层面上的艺术交流和南北笔墨风格的碰撞。通过这次名家邀请展的举行,相信中国画走兽类的优秀作品将会越来越受到众多艺术爱好的喜爱和支持,中国走兽画的艺术也愈将发扬光大,成为推动当代中国文化艺术复兴的有益力量之一。
是为序。
上海书画院 朱来扣
2016年8月
总策划:丁一鸣
策划:沈小倩、徐旭峰
策划执行:顾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