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画马画家顾宝兴与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彭德先生商榷"成就大画家的21个条件"
(2011-07-20 12:42:00)
标签:
顾宝兴顾马画马名家诗人八骏图国家画院彭德西安大学成就大画家杂谈 |
分类: 争鸣观点 |
上海画马画家顾宝兴
与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副院长彭德先生
商榷"成就大画家的21个条件"
此文是按照彭德先生21条逐条商榷.也欢迎有想法的美术界朋友提自己的看法
第一条:天天想做大师基本做不了大师。顶多做一个名家。其实画家大师的学养和知识是很广才能成就大师的。可以看历史就知道。放弃其他爱好后。他的综合能力就下降。和彭德先生自己的17条论点自相矛盾的。
第二条:“画画不是谋生或出名手段而是志趣。”的论点是无知的说法。中国和西方历史上的大画家基本是从兴趣开始学画。而后以卖画为生,毕加索,凡高。齐白石。张大千。
第三条:“对绘画艺术有着敏锐的判断能力,明显超过身边的同学和老师。”此论点其实是乌托邦的思维模式,是石头里爆出来的孙猴子。就是说吃了第五个饼,前面四个饼全是不存在的。查历史上所有的大师在关键的时候都经过导师的点拨的。或者刚启蒙的老师很好的.
第四条:“对中外美术史了如指掌。了解不是为了借鉴,更不是为了炫耀,而是避免重复。”这个只能说这个彭德先生是做主要做美术理论的。
第五条:“不曾产生仰视某个世界级大师的自卑感。随着阅历的丰富,以往打动过你的大师变成了仅仅是应当被尊重的历史人物。从不拜师,因为名家不能复制。当代艺术界,大师名下无高徒。不屑于模仿艺术大师的名作,艺术之门一旦被人打开,立即会安上一把新锁,新锁需要新钥匙。” 仰视某个世界级大师是一个学艺术人的开始。当越发成功的过程中对前辈的敬畏和尊重。“从不拜师,因为名家不能复制。”这句更是误人子弟的话语。和这彭德先生的教授身份不匹配。没有一个大师不拜师的。一般是拜有实力,但教学经验很丰富的不是很有名气的导师型的画家。
第六条:“别出心裁,画出人们共同的期待而画坛没有的作品。”此话就是说要有风格/也就是技法独特,构图独特,色彩独特,题材独特四项中最少具备一项。但风格不是一天完成的。我记得凡高和毕加索年轻的时候的油画也是写实的风格。我也记得张大千和齐白石,陆俨少年轻的时候的国画也是先从传统入手的。不是从大学一毕业就是别出心裁的啊。
第七条:“勤奋而忘我地工作,用传世之作的标准苛求自己,把作品推向极致。”这个话作为鼓励后进的画家管用。但我也知道毕加索也喜欢玩生活去度假。凡高和朋友也去喝酒的啊。张大千。吴昌硕家里常常高朋满座的啊。我在80年代去吴冠中先生家。唐云先生家。关山月先生家。这些先生说了一样的话语:我瞎画的。
第八条:“与众不同的品质和与人为善的情怀。后者如同空气之于人,须臾不可离开。”这一条终于说对了。我和吴冠中先生、唐云先生、关山月先生他们生前都有交往。也得益于我的先师亚明先生。这些先生具有共同的一点。热情、好客、关爱晚辈。
第九条:“有果断排除世俗事务的能力,同时不伤害当事人。这是坚持与众不同的前提。”这条基本是的。我也不多说了。
第十条:“远离使你变得平庸的人物与环境。中国画坛大体是平庸的,绘画杰作不可能经常产生。因此要少看展览,少串画室。不要把身边的画友关系搞得像帮会。”看看张大千、齐白石就知道这个彭德先生说的话象梦呓了。
第十一条:“年轻时有连熬通宵的精力,年长时仍旧精力过剩。”不评论了。
第十二条:“兴趣要多,诱惑要少;生活从简,思维从深。”和第一条“朝思暮想当大画家、大艺术家,包括夜梦和白日梦。为此不惜放弃其他爱好。”是自相矛盾的。就这一点点文字就没有逻辑性。可想而知彭德先生所在的大学的学生也够倒霉的了。
第十三条:“ 蔑视随波逐流。芭比造型走俏,一窝蜂地画大眼睛;艳俗风气流行,一窝蜂地把颜色画得生猛;政治波普好卖,一窝蜂地画领袖像,面对这类从众行为你会深恶痛绝。”和
第八条和第九条是自相矛盾的:“与众不同的品质和与人为善的情怀。后者如同空气之于人,须臾不可离开。”、“ 有果断排除世俗事务的能力,同时不伤害当事人。这是坚持与众不同的前提。”大家看看彭德先生思维混乱。
第十四条:“画家成堆的地方,很难造就鹤立鸡群的艺术家,如同荆棘丛生的地方长不出好庄稼。”别的画家全变成了“荆棘”了。毕加索不参加任何画家的聚会和活动的?张大千和齐白石前一个人生活在钓鱼岛而成功的?简直是幼儿的思维水平。
第十五条:“每当画思枯竭,集中一段时间,浏览文化界公推的好书。读书旨在寻找启示而不必追求甚解。”这个彭德先生不了解大师们的生活和喜欢看的书不是在他们的那个时代流行没有!简直闭着眼睛胡言了。
第十六条:“每周上网几小时,关注中外新信息。”这条可以随意每个想成为画家的了。我不做评论。
第十七条:“在知识的层面,远交近不攻。即多交美术圈外能够交流的各科优秀学子或青年教师。”这个说法是与邻为壑。明明就为这个彭德先生本人抬高身价。
第十八条:“尊重批评家的劳动,轻视批评者必然被批评所轻视。批评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评判机器,有条件地容忍他们的平庸之处。和同时代批评界为敌的人,很难成大气候,除非你是超人而批评界统统是蠢货。”这个还算给做画家人的忠告了。
第十九条:“让批评家找你而不要刻意地向批评家套近乎。少看批评家写的个案文章。这类文章往往是产品说明书或提前撰写的墓志铭。”这条是缺乏自信的表现。
第二十条:“ 艺术创作成气候之前不动用传媒的力量,成气候之后不势利地对待传媒。”这条的论点已经不懂现在是信息社会了。好象突然一夜之间成名了。是超女?是达人秀?你是画家啊.
第二十一条:“我行我素,别人对你的反应不是侧目而视而是真挚地赞赏。” “我行我素,”一定会让别人真挚地赞赏吗?不敢苟同。
当大画家、大艺术家,需要哪些条件?这是美院学生的问题,我的回答如下。
1.
朝思暮想当大画家、大艺术家,包括夜梦和白日梦。为此不惜放弃其他爱好。
2. 画画不是谋生或出名手段而是志趣。
3. 对绘画艺术有着敏锐的判断能力,明显超过身边的同学和老师。
4. 对中外美术史了如指掌。了解不是为了借鉴,更不是为了炫耀,而是避免重复。
5. 不曾产生仰视某个世界级大师的自卑感。随着阅历的丰富,以往打动过你的大师变成了仅仅是应当被尊重的历史人物。从不拜师,因为名家不能复制。当代艺术界,大师名下无高徒。不屑于模仿艺术大师的名作,艺术之门一旦被人打开,立即会安上一把新锁,新锁需要新钥匙。
6. 别出心裁,画出人们共同的期待而画坛没有的作品。
7. 勤奋而忘我地工作,用传世之作的标准苛求自己,把作品推向极致。
8. 与众不同的品质和与人为善的情怀。后者如同空气之于人,须臾不可离开。
9. 有果断排除世俗事务的能力,同时不伤害当事人。这是坚持与众不同的前提。
10. 远离使你变得平庸的人物与环境。中国画坛大体是平庸的,绘画杰作不可能经常产生。因此要少看展览,少串画室。不要把身边的画友关系搞得像帮会。
11. 年轻时有连熬通宵的精力,年长时仍旧精力过剩。
12. 兴趣要多,诱惑要少;生活从简,思维从深。
13. 蔑视随波逐流。芭比造型走俏,一窝蜂地画大眼睛;艳俗风气流行,一窝蜂地把颜色画得生猛;政治波普好卖,一窝蜂地画领袖像,面对这类从众行为你会深恶痛绝。
14. 画家成堆的地方,很难造就鹤立鸡群的艺术家,如同荆棘丛生的地方长不出好庄稼。
15. 不像画匠那样埋头画画,也不像学者那样埋头读书。读书不必是每天的功课。每当画思枯竭,集中一段时间,浏览文化界公推的好书。读书旨在寻找启示而不必追求甚解。
16. 每周上网几小时,关注中外新信息。
17. 在知识的层面,远交近不攻。即多交美术圈外能够交流的各科优秀学子或青年教师。
18. 尊重批评家的劳动,轻视批评者必然被批评所轻视。批评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评判机器,有条件地容忍他们的平庸之处。和同时代批评界为敌的人,很难成大气候,除非你是超人而批评界统统是蠢货。
19. 让批评家找你而不要刻意地向批评家套近乎。少看批评家写的个案文章。这类文章往往是产品说明书或提前撰写的墓志铭。
20. 艺术创作成气候之前不动用传媒的力量,成气候之后不势利地对待传媒。
21. 我行我素,别人对你的反应不是侧目而视而是真挚地赞赏。
具备上述条件,如果不能当大画家,还会有别的人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