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伊权:北海公园的历史与古建筑的布局

(2018-06-29 09:47:01)
标签:

旅游

分类: 诗韵及文章

程伊权:北海公园的历史与古建筑的布局《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见闻录》(续集)

6.北海公园的历史与古建筑的布局

北京城中心,一座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古老园林,这就是闻名中外的北海公园。位于故宫和景山公园的西北,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这里水面开阔,湖光塔影楼台殿亭,阁曲廊,叠石岩洞,建筑别致,是一处具有独特的造园艺术风格,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19613,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

、北京历史最悠久的皇家园林。

辽代会同元年(公元938,辽太宗耶律德光建都燕京,在东北部的白莲潭(北海)“瑶屿行宫”,广寒殿

金代北海建设更进一步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金仿照北宋汴梁(今河南开封)艮岳园,建琼华岛并将艮岳的太湖石移置琼华岛上。金大定十九年(公元1179在中都的东北郊以瑶屿(即北海)为中心,修建大宁离宫。作为北海公园建国的开始,197910,举行了北海公园建园八百周年的庆祝活动。

元代。元四年(公元1267元世祖忽必烈以大宁宫,琼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元八年(公元1271定国为元朝,至元二十二年(1285新城全部筑成,前后历时十八年。

元皇城在全城南部中央偏西周围二十里,以太液池和琼华岛中心。宫城内,在皇城东部,周围约九里。宫殿修建在金代离宫大宁宫一,主要部分包括北海公园的琼华岛(白塔山以及团城附近,环绕琼华岛的湖泊后称液池。太液池东岸就是大内。关于万寿山、太液池的情况,陶宗仪《辍录》说得更具体“万寿山在大内(故宫)西北,太液的南面,金人名琼华岛,山皆以玲珑之,峰峦隐,松桧隆郁,秀若天城”。

明代明永乐十八年(1420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南的御苑,并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中北海的格局。

清代两次大改建,终于奠定了北海公园今天的基础。一次是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拆除了琼华岛山顶上的广寒殿,在其殿址处建造了一座喇嘛塔,并将万寿山改名白塔山。另一次在清乾隆六年(公元741开始,乾隆皇帝对北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葺和增建,先后建成北海的静心斋、画舫斋濠濮园中之园

北海的开发和建设,经历了、金、元、明、清五个朝代,历史之悠久,建筑的多样,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

、北海公的布局

北海布局以琼华岛为中心,沿湖四周分建殿阁亭和风景点,这些景物,疏落合理,大致可以分为三大区域,琼华岛环湖北岸环湖东岸。现将参观游览所见,综述如下。

1琼华岛,在公园的南面,高32.8,周长973,绿荫如盖,突出水面。

岛上的白塔建于清顺治年(公元1651塔高35.9,这座白塔全部用砖木石结构,由塔基塔身宝顶三部分组成,塔基两层方形台座,塔座为折角须弥座基座式塔身,直径最大达14,塔身十三重相轮组成为细长的十三刹身,再上为两层伞盖,上覆鎏金宝顶白塔为藏式喇嘛塔,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是北海标志性建筑。

是太池中一个小代为大宁宫的一部分,元代称圆坻,并称瀛洲。在上增建仪天殿明代重修,并在岛屿周围用砖加筑城墙,墙顶砌成城堞垛口,城高5,面积约4500平方米,团城殿宇叫光殿殿的主体为一重歇山方形大殿,上覆琉璃瓦,承光殿珍藏着白玉雕的稀世珍宝白玉佛。松柏挺拔,景色十分秀美。永安桥连接团城琼岛的纽带,用汉白玉砌,为三孔石拱桥。

太液池指北海水面,元代名太,明两代北海,水面宽阔,占全园一半以上。这里湖水早年来京西玉泉山,经颐和园的昆明湖,注入积水潭,什刹海而达北海,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玉泉山水源缺乏,现在经北海的水,主要是京密运河流过来的,北海公园利用湖水养鱼植藕。充足的水源是保护和建设北海公园的前提条件。

2环湖北岸的古建筑,类型多样,各具特色。

五龙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清顺治八年(1651明代原有的基础上改建。中间最大的亭子叫泽亭上圆下方,左右的四个亭子全是方形的,左祥亭滋香涌瑞浮翠左右的亭子互相对称,总称“五龙亭”由于五亭之间有桥和白石栏杆相连,构成北海一个独特景点。

九龙壁位于五龙亭以北,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据说,是乾隆帝看了山西大同城内明朝代王府前的九龙壁后仿建的。壁51.2,长27,全部用彩色琉璃砖砌而成,两面各有蟠龙九条,腾戏珠于波涛浪之中,栩栩如生。有资料统计,这九条飞龙由426琉璃构件用浮雕手法分六层拼砌成,这是古代建筑技术的精品,驰名中外。

小西天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是北海公园一座大型古建筑,有观音殿、殿内原有一座大山,象征南海普陀山泥山塑像已无存方殿四周环水,有桥可通四面各有琉璃牌坊一座。是乾隆皇帝为母亲孝皇太后七十诞辰祝寿祈福而建

心斋北海公园内结构最精彩,造园艺术最高的园中之园位于北海北岸东部。静心最早建于明代,初斋,传说,乾隆帝和以后的太子们曾在这里读过书,又称乾隆小花园。后乾隆二十一年一二十四年(1756-1759有江南水乡私家园林风格,镜斋是静心斋园中的主体建筑,落在中部偏南位置,前后临水,北部有,有山石堆叠,园中有开间两层楼阁的叠翠楼,两开间的韵其他附属建筑,是一座有精巧亭榭和怪石蹊径的华丽庭院清末,慈禧太后在光绪十一年(1885挪用海军经费,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由中南海到北海沿岸铺设铁轨,直通静心斋门前火车站,于光绪十四年(1888正式通车,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捣毁小火车和铁轨,并掠夺了静心斋内的珍宝和古玩,古建筑遭到了严重破坏,1902,对静心斋进行了修葺。

3环湖东岸的古建筑,乾隆皇帝从乾隆二十二年(1757开始下江南访江南私家园林风格在环湖东岸有几处著名古建筑。

濮间建于清乾隆二十三年(1757它的中心建筑是一座水榭,东、西、北三面临水,在濠濮间的水池上,有一座九曲雕石桥,桥的端有一座石牌坊,在濠间南面,有曲廊向上,延伸到山顶山顶有云岫,行人沿途可以看到奇峰、怪波光云影的画面,它不设围墙,采用外向型的建筑布局。在清代,此处是帝后,近臣宴饮之处。在颐和园未修复之前,慈禧太后夏季常来此避暑。

画舫,又称水殿也位于北海东岸。它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这里是清朝皇帝的行宫据说门外皇帝检阅射箭的地方,画舫斋建筑以一座方形水池为中心,回廊四匝,它的南面为春雨林塘殿北为画舫(正殿),东为镜香西为中间是用条石垒砌的方池。

整个画舫朱廊环绕,形似停泊在北海湖边的一条船。清末慈溪常此游幸与传膳。

辛亥革命后,清帝逊位,进入民国时代,北海的古建筑,经过十年修缮,北海于192581正式开放为北海公园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这组古建筑的维修和保护工作,北海及团城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