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外围报警故障排除指导

标签:
it |
分类: 数控管理,维修与保养 |
不能返参考点故障
序号 |
原因 |
检查及处理 |
1 |
没有参考点挡块信号 |
检查接口信号:DB31~61.DBX12.7,确认减速信号正确输入。检查减速挡块及连接电缆,并根据PLC程序,检查信号的逻辑逻辑条件 |
2 |
操作方式选择不正确 |
诊断DB21.DBX1.0的状态 检查操作方式是否处于返参考点的工作状态 |
3 |
返参考点轴的运动方向选择不正确 |
根据CNC参数MD34010设置的返参考点方向,正确选择轴的运动方向,确认轴方向信号连接,根据PLC程序检查信号逻辑条件 |
4 |
返参考点的起点不正确 |
返参考点的起点距参考点太近,从返参考点的起点到参考点的距离至少相当于电机两转的移动量 |
5 |
脉冲编码器的电源连接不良 |
检查脉冲编码器电源,其电压必须大于4.75V,电源电压要求 (5.0±0.05)连接编码器电路上的压降不能超过0.2V,否则应增加电源导线面积 |
6 |
脉冲编码器故障 |
利用示波器检查脉冲编码器信号,若有故障则更换脉冲编码器 |
7 |
减速开关故障 |
检查减速开关的工作情况,维修或更换减速开关 |
8 |
返参考点出现超程报警 |
轴在参考点挡块之外 减速挡块有故障 电机与丝杠间的相对连接位置发生了变化 |
返参考点偏差故障
序号 |
原因 |
检查及处理 |
1 |
减速挡块位置发生了变化 |
检查减速挡块是否松动,固定减速挡块 |
2 |
减速开关位置发生了变化 |
检查减速开关是否松动,是否孙损坏 固定减速开关,若有故障则维修或更换 |
3 |
零脉冲信号受到干扰 |
检查反馈电缆屏蔽线连接是否正确,接地是否良好,布线是否合理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小零脉冲信号干扰 |
4 |
脉冲编码器的电源电压过低或波动 |
脉冲编码器电源电压必须大于4.75V,即在5.05~4.75V之间 |
5 |
脉冲编码器信号不良 |
利用示波器检查编码器信号,确认全部信号输出正常,若有故障则更换脉冲编码器 |
6 |
电缆连接不良 |
检查电缆连接,确保连接可靠 |
7 |
接近参考点速度太快 |
检查机床数据MD34070设置的速度,减小接近参考点速度 |
8 |
参考点位置随机性大 |
脉冲编码器“零脉冲”不良 丝杠与电机间的连接不良 |
9 |
参考点位置为固定偏差 |
重新调整参考点挡块位置,使得挡块放开点与“零脉冲”位置相差在半个螺距左右 |
10 |
参考点定位精度差 |
参考点减速速度、位置环增益设置是否正确; 测量编码器+5V电压是否正常; 返参考点的动作过程是否正确; 编码器连接电缆的屏蔽线不良 |
电动刀架常见故障
序号 |
现象 |
原因 |
检查及处理 |
1 |
刀架无法启动 |
1.电机电源没有接通 2.没有刀架驱动信号输出 3.刀架控制回路的空气开关或接触器故障 4.电机故障,如烧坏,卡死,电源缺相等 5.刀架内部传动部件或分度部件卡住 6.分度信号总是为1,分度电磁铁始终有电 7.由于意外原因没有锁住转塔,而以错误的方向转动 |
1.检查电机电源 2.通过系统诊断I/O,查看是否有控制信号输出,根据PLC梯形图分析其原因 3.维修或更换空气开关、接触器 4.维修、调整或更换电机 5.卸下电机判断刀架内部传动部分是否卡住,并做相应的调整 6.机械调整,检查插销、电磁铁和弹簧等 7.检查分度开关的控制电路反向转动或再次启动 |
2 |
转动超过预选定的刀位 |
PLC控制梯形图中,延迟时间设置太长或该时间处于临界点,引起电磁铁通电滞后 |
修改PLC控制程序,调整延迟时间 |
3 |
锁紧接近开关信号为1时,刀架锁不住 |
1.锁紧开关故障,锁紧信号始终为1 2.机械故障引起的转动不到位 3.锁紧开关安装调试问题 4.锁紧延时时间太长 |
1.检查锁紧开关,如有必要则更换锁紧开关 2.检查内部机械 3.调整锁紧开关位置 4.降低延迟时间 |
4 |
锁紧开关信号为0,刀架锁不住 |
1.锁紧开关故障 2.与锁紧开关相关的机械部件问题 |
1.检查锁紧开关,如有必要则更换锁紧开关 2.检查并调整机械部分 |
5 |
刀架转动不分度 |
1.到位编码器故障 2.分度电磁铁电源问题 3.分度电磁铁故障 4.分度部件卡住 |
1.检查编码器信号是否正确 2.检查电池铁电源电压 3.检查电磁铁线圈是否烧坏 4.检查分度插销、弹簧 |
6 |
刀塔转动不平稳 转动时表现为跳动 |
偏重力矩超过许可值 |
减少偏重 |
7 |
刀位不正确 |
1.分度部件卡住 2.刀位编码器故障 3.电磁铁激励延时时间太长 |
1.检查分度插销、弹簧及电磁铁 2.检查编码器信号是否正确 3.按规定减少延时时间 |
8 |
电机过热 |
1.电机缺相 2.机械部件油卡住现象 |
1.检查电机电源 2.检查机械部件 |
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
序号 |
现象 |
原因 |
检查及处理 |
1 |
液压泵不启动 |
1.没有电源 2.控制线路故障 3.液压泵故障 |
1.检查三相电源电压 2.检查与液压泵有关的开关、接触器、线路连接等 3.维修液压泵 |
2 |
液压阀不动作 |
1.电磁线圈烧坏 2.没有控制电源 3.没有控制信号 |
1.更换控制线圈 2.检查液压阀电源电压 3.检查液压阀PLC控制输出信号 |
3 |
油泵不供油或油量不足 |
1.压力调节螺钉过松压力调节弹簧过松 2.油量调节螺钉调节不正确 3.油泵转速太低 4.油泵转速方向接反 5.油的黏度过高 6.油箱内油量不足,吸油管露出油面而进空气 7.吸油管堵塞 8.进油口漏气 9.叶片在转子槽内卡死 10.油泵电机故障或电源故障 |
1.将压力调节螺钉按顺时针方向转动,当弹簧呗压缩时,再调节工作压力 2.按逆时针方向转动油量调节螺钉 3.检查电机是否缺相 4.改变电源连接,调整电机转动方向 5.采用规定牌号的油 6.把油加到规定油位,将滤油器埋到油面以下 7.清除堵塞物 8.维修或更换密封件 9.拆开油泵维修,清除毛刺,重新装配 10.维修电机,检查电源线路 |
4 |
油泵有异常噪声或压力下降 |
1.油箱内油量不足,吸油管露出油面 2.吸油管出吸入空气 3.进油口滤油器容量不足 4.滤油器局部堵塞 5.电机连接通轴差 6.定子和叶片严重磨损,轴承和轴损坏 7.泵与其他机械件产生共振 |
1.按规定油量加油 2.找出泄漏部位,如管接头,密封圈损坏 结合面不平或松动处,更换维修 3.更换滤油器,进油容量应是油泵最大排量的2倍以上 4.清洗滤油器 5.连接不同轴是产生噪声的主要原因,连接处同轴度应控制在0.005mm之内 6.更换零件 7.更换缓冲胶垫 |
5 |
油泵发热,油量过高 |
1.油泵工作压力超载 2.油泵吸油管和系统回油管靠的太近 3.油箱油量不足 4.由于摩擦阻力引起的机械损失或泄露引起的油量损失 |
1.按规定的额定压力工作 2.调整油管,使工作后油不直接进入油泵 3.按规定加油 4.检查机械部件是否有故障,更换零件和密封圈 |
6 |
系统压力太低,运动部件产生爬行 |
系统有泄露 |
检查各漏油部位是否内泄,就是从高压腔到低压腔的泄露,检查各部件管件和接头的泄露,维修或更换 |
主轴常见电气、机械故障
序号 |
现象 |
原因 |
检查及处理 |
1 |
主轴不能换挡 |
1.换挡信号无输出 2.液压系统压力不足 3.档位开关故障 4.换挡液压阀故障 5.换挡油缸卡住 6.电磁阀线圈烧坏 7.换挡油缸拨叉脱落 8.换挡油缸窜油或内泄 9.换挡到位开关失灵 10.电源电压太低 |
1.检查换挡信号控制线路和PLC换挡输出信号 2.检查工作压力,若低于工作压力应进行调整 3.检查档位开关是否松动,线路是否有问题 4.检查液压阀并清洗,或更换液压阀 5.调整或研磨油缸,必要时更换 6.更换控制线圈 7.修复或调整 8.更换密封圈 9.更换新开关 10.检查电源电压 |
2 |
主轴不转动 |
1.主轴转动指令是否有输出 2.没有电源 3.没有使能信号 4.保护开关没有失灵或压合 5.液压卡盘未卡紧工作 6.挡位不正确 7.无换挡到位信号 |
1.检查主轴控制电路及控制键信号 2.检查主轴驱动模块的输出电压 3.检查电源模块、驱动模块的使能信号 4.检修床头箱防护罩的保护开关或更换 5.调整或维修液压卡盘 6.选择实际挡位应与程序设置的挡位相符 7.维修或更换换挡到位开关 |
3 |
主轴转速不稳 |
速度反馈信号不良 外部干扰太大 |
1.检查编码器及连接电缆 2.检查接地连接、外部干扰源 |
4 |
主轴不能定位 |
1.主轴脉冲编码器故障 2.脉冲编码器电缆连接故障 3.脉冲编码器安装问题 4.主轴不处在定位方式 |
1.维修或更换脉冲编码器 2.检查连接故障点 3.重新安装脉冲编码器 4.检查工作方式信号DB33.DBX84.5 |
5 |
主轴定位不准 |
1.更换脉冲编码器位置不正确 2.定位公差设置不合适 |
1.调整脉冲编码器位置 2.调整定位公差不大于17度 |
6 |
切削振动大 |
1.主轴箱和床身连接螺钉松动 2.轴承预紧力不够、间隙过大 3.轴承预紧螺帽松动使主轴产生窜动 4.轴承拉毛或损坏 5.主轴与箱体精度 |
1.恢复精度后并紧固连接螺钉 2.重新调整,消除轴承间隙,但预紧力不应过大,以免损坏轴承 3.紧固预紧螺帽,确保主轴精度合格 4.更换轴承 5.维修主轴或维修箱体使其配合精度和位置精度达到精度要求 6.调整维修 |
6 |
切削振动大 |
6.转塔刀架运动部件松动或压力不够而未卡紧 7.其他原因 |
7.检查刀具或切削工艺问题 |
7 |
主轴箱噪声太大 |
1.主轴部件平衡不好 2.齿轮有严重损伤 3.齿轮啮和间隙大 4.轴承拉毛或损坏 5.传动皮带尺寸长短不一致或皮带松弛,受力不均 6.齿轮精度低 7.主轴箱润滑不良 |
1.重做动平衡 2.维修齿面损伤处 3.调整或更换齿轮 4.更换轴承 5.调整或更换皮带,不能新旧混用 6.更换齿轮 7.调整润滑油量,保持主轴箱的清洁度 |
8 |
齿轮和轴承损坏 |
1.换挡压力过大,齿轮受冲击产生破损 2.换挡机构损坏或固定销脱落 3.轴承预紧力过大或无润滑 |
1.按液压原理图,调整到适当压力和流量 2.修复或更换零件 3.重新调整预紧力,并使之充分润滑 |
9 |
主轴发热 |
1.主轴轴承预紧力过大 2.轴承研伤或损坏 3.润滑油脏或有杂质 |
1.调整预紧力 2.更换新轴承 3.清洗主轴箱,更换润滑油 |
数控机床常见的润滑故障
序号 |
现象 |
原因 |
检查及处理 |
1 |
润滑泵不能启动 |
1.控制接触器没有吸合 2.润滑泵电机故障 |
1.检查PLC润滑输出控制信号,检修或更换接触器,检修连接线路、空气开关等 2.检修或更换润滑泵电机 |
2 |
导轨润滑不良 |
1.电气控制故障 2.电磁阀故障 3.分油器堵塞 4.油管破裂或渗漏 5.油路是否堵塞 6.设置的自动润滑时间太短 7.设置的润滑距离太长 8.润滑油液面较低 |
1.检查电磁阀控制电路及控制电压 2.修复或更换电磁阀 3.疏通或更换损坏的定量分油器 4.维修或更换油管 5.清除污物,使油路畅通 6.增加润滑时间 7.修改机床数据MD33050 8.向润滑油箱加注润滑油 |
3 |
滚珠丝母润滑不良 |
1.分油器是否分油 2.油管是否堵塞 |
1.检查定量分油器 2.清除污物,使油路畅通 |
点:(2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