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工人的楷模---丁国兴

标签:
it |
分类: 学会风貌上海电气 |
新时代工人的楷模---丁国兴
1966年起,他从当电工开始,工作在装配车间生产一线。他立足岗位,结合产品,勤奋学习,虚心请教,认真总结。参与了多种新产品的试制攻关,他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干一行精一行,岗位成才,1992年评聘为电工高级技师。
1994年,他调到了技术科电气设计组,企业拳头产品之一是导轨磨床,当时机床行业市场不景气,价格昂贵的导轨磨床销售一下子掉了下来。一般客户容易接受的导轨磨床,要求:性能好、功能全、操作方便、电气可靠、运行稳定、价格低。刚进技术科的丁国兴在短短的半年时间内,他虚心求教,博采众长、开拓创新,全身心扑在工作上,电气控制进行了一次全新设计。除凹凸磨削功能外,是一台功能基本齐全的经济型程控导轨磨床。其售价从每台四五百万元一下子降到130多万元,而电气采购成本只有7.5万元左右。
1996年底企业技术力量流失严重,他于企业困难之际受命挑起了主管技术科的重担。1999年底他又辞去了科长职务,全身心投入到了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中。他在产品设计中敢于开拓,追踪新技术,应用新技术,使产品走在时代的前沿。
企业传统产品之一是深孔钻镗床,为了拓展市场,满足各种用户的需要,丁国兴给予多种方案的设计。他自主开发国内首创的TK(S)系列深孔钻镗床的电气利用PLC控制,把人机界面、交流数字伺服驱动装置组成一体。实现数字位置控制、位置/力矩/速度之间的转换控制、A/D;D/A转换控制、自动加工循环控制、检测及自适应控制,数字智能化技术得以巧妙运用,产品深受用户欢迎。他努力钻研数控技术,应用多种型号的“SIEMENS”或“FANUC”数控系统,制成具有独特功能的多种型号的数控重型深孔钻镗床。机床的先进性和可靠性大幅提高,多台深孔钻镗床已出口到缅甸、印度等国,为工厂打开了市场。
2005年他又精心设计制成了磨宽2.5m、长12m,应用FANUC-18i-MB数控系统的龙门导轨磨床。这次设计对主轴,工作台的控制进行了重大改进,整机电气系统的应用得到提升。整机出口日本“池贝”(机床制造企业),在日本留下了很好的口碑。没几年该公司又订购了一台。几年后,大型大吨位工作台的液压调速驱动装置应用设计人为杨春先和丁国兴二人的专利技术《定量泵变频式液压调速装置》,又一次进行了技术改进。
2011年企业使用的意大利“FAVRETTO”公司生产的数控导轨磨床电气系统老化故障不断无法使用,他充分运用FANUC-31i-A系列数控系统中多种最新功能交织运用,使改造后的导轨磨床在电气控制方面具有当今的先进水平,电气部分改造费用仅化去26万元左右,一台高度自动化的动梁式双磨头10轴数控(其中X轴-液压驱动的工作台-为虚拟轴)导轨磨床复活,在多人通力合作下使该机床重新投入使用。该技术在后续配用FANUC-31i系统出产的数控导轨磨床中也得到了应用。
丁国兴主管设计的产品、种类繁多,不胜枚举,他是一名多产设计师。他是企业爱岗敬业的榜样,他设计的图纸、编制的工艺、配套清单以及使用说明书(电气部分),那种“精细化设计”周密、详实、规范的程度,堪称企业之最,国内一流。只要按照他的工艺去做,一般的电工也能造出高档次的机床出来。
从退休前的那几年起直至当今他不忘传承,把有关产品的电气控制思想与自己当初设计思想书写整理成文,已完成多篇。尤其是他掌握的引进德国技术合作生产的产品,真正能把电气控制思想与规范标准进行表述的在企业中也就是他。
依靠虚心学习,刻苦钻研, 勇于实践,使他设计运行自如,已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实现了由一名电工成长为知识型的工人、进而成为优秀的机床电气设计师。
不论在生产岗位或是设计岗位,丁国兴长年累月都是全心全意的工作。表现出一个老劳模为机床行业贡献一生的崇高风范。丁国兴是上海重型机床厂的骄傲,也是全国机床行业的骄傲。他孜孜不倦的钻研精神,对工作极端负责的态度,为企业、为机床行业做出了广泛公认的杰出贡献。上海电气机床公司号召大家要向丁国兴同志学习,他和上海电气液压泵厂的李斌一样,是新时代工人的楷模。
(按:丁国兴是学会设备专业组最老的会员,今年上半年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他积极参加学会的各项活动,为学会出谋划策,在学会2009-2011论文集中有他五篇文章,现在正在把他一生的经验和体会书写成文,奉献给大家,在学会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